考虑排盐和控盐的干旱区暗管布局参数研究
【摘要】:为研究干旱盐碱地区排盐暗管工程布局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文利用新疆蓄水淋洗、暗管排水排盐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HYDRUS-2D数学模型,土壤含水率均方根误差范围为0.038~0.043 cm3/cm3,决定系数为0.82~0.95;土壤含盐量均方根误差范围为1.6~5.15g/kg,决定系数为0.95~0.99,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淋洗和暗管协同作用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考虑干旱区排盐和控盐的多重需要,提出了排淋比作为暗管排盐的评价指标,并结合传统的脱盐率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暗管布局参数(埋深和间距)和土壤质地条件对暗管排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暗管埋深对脱盐率影响不大,影响根系区脱盐率的主要因素是暗管间距,脱盐率与暗管间距近似呈指数关系;而暗管间距和埋深对于排淋比都有显著影响;当土壤饱和渗透系数较大时,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对脱盐率没有明显影响,而排淋比与土壤饱和渗透系数呈指数关系,可见,排淋比比脱盐率更加适用于评价暗管排盐效率。该文进一步建立了排淋比与暗管布局(埋深和间距)以及土壤饱和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经比较,在计算的壤土情况下,当设计排淋比为500%时,该文拟合公式计算得到暗管间距与《规范》公式一致,当设计要求较低时,拟合公式所得暗管布局较为经济。该经验公式可用于指导确定干旱区暗管布局参数。
|
|
|
|
1 |
钱颖志;朱焱;伍靖伟;黄介生;;考虑排盐和控盐的干旱区暗管布局参数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13期 |
2 |
何守成,董炳荣;暗管排水改良新围粘质海涂的研究[J];土壤通报;1988年01期 |
3 |
梁世炎,雷新美,蔡志文,江作保,罗鸿;暗管改造渍害型低产田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年04期 |
4 |
徐友信;于淑会;石磊;;高水位盐碱地暗管控制性排水的降盐抑碱作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年03期 |
5 |
蒋祖明,景春生,孟锁洪,季生林,吴国岑;农田埋设塑料暗管的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95年08期 |
6 |
李恩辉;;暗管改碱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
7 |
张亦冰;高宗昌;;盐碱地治理中排水暗管间距和外包滤料应用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8年09期 |
8 |
卞京军;;北票地区蔬菜大棚暗管排盐过程的土壤水盐动态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年12期 |
9 |
周利明;韦崇峰;苑严伟;周强兵;赵博;张俊宁;汪凤珠;;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改碱暗管排盐监控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06期 |
10 |
叶素飞;彭秀琴;季亚辉;胡一新;;设施盐渍土壤暗管布局方案的优选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11期 |
11 |
刘森荣;何建平;;山区冷烂田采用多孔波纹塑料暗管降渍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
12 |
罗巨海,,刘靖,颜林,余书帛,黄涛;盐碱丰改良盐碱地试验初探[J];石河子科技;2000年02期 |
13 |
马纯永;;暗管改碱技术在路域绿化项目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12期 |
14 |
常建国,吕皎,张晋英,李天珍,沈桂芳;宜林荒山土壤含水率预测模型更正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1997年04期 |
15 |
李庆国;刘建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工程治理暗管布设系统优化[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