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精密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株距控制精准度不高、易产生重种漏种等问题,研发了一种由主控制模块、检测模块、株距控制模块和振动强度控制模块等7个模块组成的马铃薯精密播种机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液压马达控制薯种输送带运转,步进电机控制薯种输送带的振动强度,实现了播种株距和重种漏种率的自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速度相同时,实际播种株距相对于设定播种株距的平均偏差依次增大,播种速度越高实际播种株距的稳定性越差;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越强,重种率越低,漏种率越高,各因素对重种漏种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播种速度薯种质量,且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对重种率、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和播种速度对漏种率有显著影响;较佳的播种作业参数为:薯种输送带振动强度为Ⅱ级(即轻微振动时)、播种速度为1.16 m/s及薯种质量为35 g。经2~3个周期即可调整到允许范围内,且稳定性好。因此,完全能够满足种植户的实际播种作业要求,为智能控制马铃薯精密播种装备的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
|
|
|
1 |
;新型全自动精密播种机[J];北京农业;2000年04期 |
2 |
;新型全自动精密播种机[J];致富之友;2000年07期 |
3 |
边爱文;怎样使用小麦精密播种机[J];农家参谋;2002年08期 |
4 |
赵百通,张晓辉,孙庆勇,李英;浅谈电子技术在精密播种机上的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2003年03期 |
5 |
康丽梅,王晓伟,林静;精密播种机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年01期 |
6 |
赵百通,张晓辉,李英;精密播种机工况监控的报警系统设计[J];农业装备技术;2004年01期 |
7 |
李涛;怎样使用小麦精密播种机[J];山西农机;2004年04期 |
8 |
陈利
,宋培中;怎样使用小麦精密播种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4年05期 |
9 |
李选才;新型玉米免耕施肥精密播种机[J];农村百事通;2005年11期 |
10 |
何波;李成华;张勇;;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的运动仿真[J];农机化研究;2005年06期 |
11 |
杨立东
,刘德伟
,王东林
,唐占龙;精密播种机的类型与分析[J];农机市场;2005年02期 |
12 |
梁玖丽,王贤宁;怎样用好小麦精密播种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年02期 |
13 |
李淑珍;;小麦精密播种机的使用[J];农家参谋;2006年09期 |
14 |
陈翊栋;;温室园艺精密播种机的类型与分析[J];农业机械;2007年02期 |
15 |
张晓冬;李成华;汤秋艳;杨宇;马颖;;铲式玉米精密播种机振动特性试验[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6 |
肖敏;董秀彦;史华;李晓东;;浅谈精密播种机的维护与保养[J];农业机械;2010年S3期 |
17 |
肖敏;董秀彦;史华;李晓东;;浅谈精密播种机的维护与保养[J];农业机械;2010年12期 |
18 |
李进鹏;杨自栋;崔成良;白钰;刘现伟;;基于无线网络的精密播种机监测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0年10期 |
19 |
钟新波;;精密播种机工作质量评价方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6期 |
20 |
于春立;马成燕;;格兰精密播种机的使用调整和维护[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