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国外隐喻理解半球效应研究述评

龚玉苗  孙毅  
【摘要】:本文述评近年国外隐喻半球效应研究,发现早期提出的右半球效应并未得到完全支持,隐喻理解在一定因素的限制下依赖左右半球的协同参与。这些限制包括隐喻的新异性程度、实验材料呈现语境以及实验任务方式。这些发现可以通过普适的语义加工模型和隐喻模型得以解释。未来研究应关注这些限制因素对隐喻理解半球效应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一部在我国神经语言学领域有开拓意义的研究文献——杨亦鸣《语言的神经机制和语言理论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本刊记者;;第六届研究生语言学学术会议将在香港召开[J];语言科学;2008年06期
3 马莉;;美国1978年语言学学习班的专题讲演[J];当代语言学;1979年05期
4 李应赋;神经语言学对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5 沈彤;关于言语障碍的神经语言学思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君方;;神经语言学[J];当代语言学;1962年08期
7 胡超群;;神经语言学和鲁利亚的《神经语言学基本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04期
8 张鹭;;隐喻的理解与语境——以《红楼梦》隐喻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赵国龙;;从关联理论看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陈惠芳;;认知语境与隐喻理解[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1 王维;;浅谈英语阅读中的隐喻理解[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12 陈治安,蒋光友;隐喻理论与隐喻理解[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3 刘红;;论语境对隐喻的影响——语境下的隐喻表达与理解[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4 郑艳霞;;隐喻理解的语用认知视角[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5 龚玉苗;周榕;;隐喻生涯模型及其解释力[J];外国语文;2009年03期
16 张强,方环海,江火;我国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17 ;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8 宋伟;;中国神经语言学2005年的发展概貌[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9 旷战;;合作违反视角下的隐喻认知理解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0 孙毅;陈朗;;真实条件理论和认知语义学对隐喻理解机制的交叉接口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黄华新;徐慈华;;汉语隐喻逻辑表征的个案分析[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3 沈秋凤;丁峻;;具身视域下情绪启动对隐喻理解影响的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孙毅;;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Model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孙毅;;真实条件、认知语义与隐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郑艳霞;;隐喻的认知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莹;张学新;莫雷;;汉语隐喻理解的认知加工过程与神经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继文;中日古典定型诗歌中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2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群;隐喻理解中的常规性和适宜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敏;界面隐喻理解的探索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谭洪霞;认知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孙毅;论语境对隐喻理解机制的指针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5 张思文;隐喻的认知语境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岳娟;用关联理论阐述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D];南昌大学;2011年
7 吴迪;认知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文李黠;隐喻翻译中的认知操作[D];中南大学;2009年
9 伯松;论语境对隐喻理解的动态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周海波;中文隐喻加工机制的ERP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于博 实习记者 路越;神经语言学:“说出来”的脑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金福;语言学研究“升温”[N];光明日报;2004年
3 俞玮奇 徐大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展示双语学研究最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