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利用地层切片多属性综合分析进行沉积相研究

张义娜  朱筱敏  
【摘要】:利用地层切片多地震属性综合分析,结合岩心、测井资料,研究了中亚南部X油田A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通过该方法研究得出:物源主要来自油田南部和东南部,强水动力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不断合并、分叉、迁移、向前推进;同时,反映此时地形坡度相对较缓,水动力整体较强,物源供给较充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野;杨玉卿;杨少虎;;文昌15-1油田珠江组含油储层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年06期
2 徐会永;国景星;;尚店油田东部沙四中亚段沉积微相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3 王少鹏;王洪辉;;塔巴庙地区太2段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胡受权;;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组上段沉积微相研究[J];岩相古地理;1997年06期
5 王会方;李建明;苏建栋;;双河油田核三段Ⅶ下层系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内江科技;2009年01期
6 任怀强;金强;王伟锋;;三春集地区Es_3~4Ⅱ砂组沉积微相研究[J];地质论评;1993年S1期
7 刘军,李少华,汪海涛;应用顺序指示随机模拟法研究沉积微相[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2期
8 呼舜兴,耿师江,侯平舒,崔太华,李本汉;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微相研究及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雷建安,张志国;西峰油田长8砂体沉积微相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10 王树恒;吴河勇;辛仁臣;祝彦贺;;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振;王清晨;;广西来宾铁桥剖面中上二叠统沉积微相[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赵宪生;梁桂蓉;;沉积微相相控处理软件研究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兆胜;唐振兴;杨光;;吉林大情字井地区沉积微相与岩性圈闭[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孙宏智;;沉积微相与储集层孔隙结构关系研究[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顾红英;黄国骞;;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单井岩相及沉积微相的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才坤;徐顺;徐开志;李桐林;;利用测井曲线特征自动判别沉积微相[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周红;;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房殿勇;李绪宣;沈章洪;夏庆龙;;利用波形参数分析河流相沉积[A];CPS/SEG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杜飚;;多井沉积微相评价技术在江汉岩性油藏中的应用[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洪奇;周志远;邵才瑞;;用人工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沉积微相[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储层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邓万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3 陈岩;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低渗难采油藏精细描述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4 张公社;储层参数模型建立[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薇;苏丹Palogue油田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向荣;洪积扇储层油藏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高博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8 李树军;秦家屯油田油藏地质与开发调整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志勇;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沉积特征及含油饱和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王建军;业务外包决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平;新民油田沉积微相及流动单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2 王一博;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3 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葛政俊;民南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5 张广权;密井网区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微相展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学刚;安塞油田王窑西南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刘会纺;辽河坳陷西斜坡中南部大凌河油层沉积相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8 张宇;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头组沉积微相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杨君;束鹿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杨君;束鹿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毅 戴运华 岳晓术;加强勘探攻关 促进增储上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李历;“老树”发“新芽”[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董树合;因层而异 分层开发[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唐伟;情系油气勘探地质综合研究[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朱斯明;精细挖潜激活老油区增产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9年
6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罗劲;江汉勘探获得两个新发现三个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张芳;石油,沿着新思路流淌[N];中国石化报;2004年
8 记者 李兵;为油田开发擦亮“慧眼”[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仇国强通讯员 郭富晓 杨君;努力让油藏创造更好效益[N];中国石化报;2008年
10 张云普;大庆局外围油气田开发迈上新台阶[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