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吉林油田海坨子地区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蒋旭华  徐志伟  
【摘要】:应用T.Cross的成因地层理论,强调了陆相盆地中基准面的意义及"转换面"和层序划分的关系。根据测井、录井、岩心资料,对吉林油田海坨子地区泉四段到姚家组合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关键界面的识别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目标层段划分为9个四级层序,为进一步精细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志泽;王巍;;浅谈坳陷构造地质与盆地的成因关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2 冯晓辉;胡杨;;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构造特征及有利区带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3 ;最新研究进展-地学与天文学专辑[J];科学中国人;2011年15期
4 程三友;刘少峰;苏三;;松辽盆地宾县—王府凹陷构造特征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5 张学东;;松辽盆地兴城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3期
6 张献振;刘宝昌;卢彬;赵生庆;;尖齿状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在油页岩矿区的钻进实验[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1年08期
7 杨玉芳;韩云洁;钟建华;周永炳;陈志鹏;;松辽盆地长垣以西高台子油层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J];地质学报;2011年08期
8 李顺;席党鹏;荆夏;黄清华;王焯;万晓樵;;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介形类生物地层[J];古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9 冯子辉;方伟;李振广;王雪;霍秋立;黄春艳;张居和;曾花森;;松辽盆地陆相大规模优质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标志[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9期
10 贾建亮;刘招君;郭巍;柳蓉;孟庆涛;闫磊;;地质类比法在坳陷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为例[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11 陈安明;张进双;白彬珍;陈天成;;松辽盆地深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J];石油钻探技术;2011年04期
12 吴海瑞;;松辽盆地乾北地区青三段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及其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3 黄清华;吴怀春;万晓樵;贺怀宇;邓成龙;;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J];地层学杂志;2011年03期
14 刘招君;孙平昌;贾建亮;柳蓉;孟庆涛;;陆相深水环境层序识别标志及成因解释: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为例[J];地学前缘;2011年04期
15 赵波;;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16 王洪江;吴聿元;;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17 张顺;崔坤宁;张晨晨;金明玉;;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18 荆夏;李顺;席党鹏;赵静;万晓樵;;吉林农安地区晚白垩世嫩江组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古气候记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19 ;我国深部探测获重要发现[J];地质与资源;2011年03期
20 时应敏;何登发;石胜群;;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东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樵;叶得泉;李罡;;松辽盆地青山口阶的化学地层标记及其与海相Cenomanian阶的对比[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乔秀云;;松辽盆地泰康地区青山口组孢粉和藻类组合及其古气候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孟凡超;刘嘉麒;李明;刘晓;印长海;陆加敏;崔岩;;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李双庆;陈福坤;祝禧艳;;松辽盆地晚中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盆地演化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蒙启安;陈萍;孔惠;;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烃源岩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元林;肖丽华;李杰;马文杰;王雪松;杨俊生;;松辽盆地昌德地区深层成岩演化模拟与储层孔隙度预测[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赵健;;松辽盆地西斜坡泥岩地层压实规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刘招君;方石;郭巍;董清水;朱建伟;;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白垩纪伸展盆山耦合关系与演化[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李娟;郑常青;周建波;施璐;崔芳华;;松辽盆地西缘断裂带中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SHRIMP和云母Ar-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崔永强;;松辽盆地碱性地层水、碱源及其碱交代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亮;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识别与资源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2 高有峰;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事件沉积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国栋;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与坳陷盆地的沉积演化[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春;松辽盆地深层不同类型天然气成因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浙江大学;2009年
5 吴颜雄;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属性量化表征及其储渗单元刻画[D];吉林大学;2011年
6 聂逢君;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东吐莫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圈闭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7 宋鹰;松辽盆地裂后期构造反转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王立武;松辽盆地保乾三角洲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黄玉龙;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有效储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飞;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和构造控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头组沉积微相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孙宝山;大庆油气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3 张伟;松辽盆地乾东—深井子北地区三维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何志勇;松辽盆地树25-尚2区块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汪名友;松辽盆地火山流体与烃源岩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唐华风;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构造样式与构造圈闭预测[D];吉林大学;2004年
7 于勇;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来源与成藏条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黎广荣;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岩石圈热结构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高松;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热史恢复及其与油气生成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张军龙;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中部早白垩世早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云普;松辽盆地最深探井古龙1井完钻[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马琳;松辽盆地深地震深测技术实验获好评[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江其勤;松辽盆地断陷层资源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佳武张英;松辽盆地深层勘探再获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郑干臣 马琳 毕洪谦;松辽盆地深地震采集取得罕见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惠庆;国内最大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投入使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记者 王志田;油气勘探的地下“CT”[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贾全欣;松辽盆地勘探获重要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马琳;松辽盆地地震采集项目得到甲方高度评价[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王家华;共同打造“百年油田”[N];中国矿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