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怎样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农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臣;刘祥发;;化肥合理深施的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2 ;缓控释肥将引导“绿色肥料”革命[J];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3 栾峰;;关于水田地区推进保护性作业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1年03期
4 王春梅;蒋治国;赵言文;;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4期
5 杨青林;桑利民;孙吉茹;季志强;袁文利;郭玉炜;盖颜欣;;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刘倩;褚贵新;刘涛;王健;冶军;王飞;梁永超;;DCD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的硝化抑制效果和剂量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7 王恩飞;崔智多;何璐;肖传绪;莫海涛;张小勇;;我国缓/控释肥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8 闫童;滕世辉;刘士亮;;水稻缓控释肥肥效试验研究[J];北方水稻;2011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辉;潘磊;李卫华;;论化肥深施技术的方法及意义[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克樱;朱克纯;;无机有机肥配施对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翔;张胜;;内蒙古氮肥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浅析[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田昌玉;左余宝;赵秉强;唐继伟;林治安;;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方法的改进[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金绍龄;;水分条件及施肥技术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童潜明;韩伟;杨慧敏;;海泡石长效肥试验示范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7 张胜;赵利梅;高炳德;;氮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春小麦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荣华;;不同抑制剂组合对尿素肥效的影响(摘要)[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高炳德;郭秀英;赵利梅;;氮素营养水平对农作物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樊小林;黄彩龙;刘芳;张锦鹏;Juhani Uoti;;系列专用复合肥及其施肥技术——建立智能复合肥体系推进平衡施肥原理与技术产业化[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勇华;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险峰;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允格;成垄压实条件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邢承华;饱和铵贮库施肥法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梁斌;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协调土壤供氮的效应及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史春余;有机—无机缓释肥研制及其生物学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7 马文娟;不同经济作物养分吸收与累积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薛晓辉;典型旱作区施肥对农田氮淋溶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9 隋常玲;控释肥硫膜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机理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玉平;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时来;稻-麦/油轮作体系中氮素淋失与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尹晓芳;关中农田氮肥利用及NO_3~--N淋移特点[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闫鸿媛;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何秋香;硝化抑制剂的农业效应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广东;喷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阮云泽;热带地区旱地砖红壤上氮肥氮去向及两种叶用蔬菜对氮吸收利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7 梁红霞;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变量施肥算法及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虹儒;长期施肥下我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变化特征[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斯佳;长期施用化肥对黑土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陈志怡;硅藻土为载体包膜尿素的缓控释性能和肥效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千桂;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N];陕西科技报;2009年
2 ;提高氮肥利用率方法多[N];江苏科技报;2006年
3 卢育辉;氮肥利用率低的主因找到了[N];广东科技报;2007年
4 安顺一;氮肥低成本“控失”技术取得突破[N];农资导报;2007年
5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选用冲施肥须掌握四要领[N];农资导报;2011年
6 曹一平;采用新法施氮 肥料利用率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曹一平;高产作物氮肥后移可以提高肥效[N];农资导报;2006年
8 杨俊刚;中国专用肥的发展现状与建议[N];农资导报;2006年
9 ;夏季大田应追哪些肥[N];吉林农村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瑜;转变用肥习惯算清“两笔账”[N];农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