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纺PLLA/PVP纳米纤维膜材料用于血管组织工程的前期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静电纺丝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乳酸(PLL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电纺丝膜,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接触角测试(CA)和力学性能分析进行材料学表征。在不同的电纺丝膜上种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并分别在2、4、6 d取样进行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MS)观察,以检测VSMCs在材料上铺展的形貌和分布情况。经MTT测试,以了解材料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血小板黏附实验测试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混入PVP的PLLA电纺丝膜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亲水性显著提高,且随着PVP含量的增多PLLA电纺丝膜的亲水性增高,但对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混有PVP的PLLA电纺丝膜利于VSMCs的黏附生长,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结论:成功地将PVP和PLLA进行了静电纺丝,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其在血管组织工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
|
|
1 |
王啟弘,马廉亭;经腔内采用血管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颅内动脉瘤的研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
2 |
温昱;张传森;;EPCs在心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7年01期 |
3 |
许益民,张文清,漆松涛;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8期 |
4 |
刘录山,张善春,尹卫东,危当恒,王贵学,蔡绍皙,杨永宗;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内皮细胞的稳定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2期 |
5 |
郑磊,王前;血管组织工程中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
6 |
武开宏;刘迎龙;;干细胞在心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
7 |
刘小春;熊吉信;;血管组织工程中的胚胎干细胞[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8 |
林本瑞;司忠义;;组织工程血管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9期 |
9 |
;中国血管组织工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介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8期 |
10 |
罗新锦!100037北京,吴清玉!100037北京;血管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
11 |
艾卫兵,艾玉峰,熊猛,田晋洪,易成刚,伍锦华,张琳西,杨清芳,董兆麟;新型聚β-羟基丁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2期 |
12 |
陈城;王坚;;血管组织工程中内皮细胞的制取[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年01期 |
13 |
汪黎明;吴清玉;陈鑫;;动态种植和培养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6年03期 |
14 |
邬丽丽;袁晓燕;姚康德;;血管组织工程相关生长因子的控制释放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4期 |
15 |
李桂林;杨宝钟;;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及血管组织工程化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年03期 |
16 |
唐新华;黄玲;夏宁;彭兆意;熊吉信;;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的改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2期 |
17 |
刘庆阳;谷涌泉;吴英锋;王连才;姜明;张建;汪忠镐;陈兵;杨松林;宋业光;;血管组织工程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9期 |
18 |
卢光;李建新;张建;;细胞外基质与组织工程血管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19 |
唐新华;黄玲;曾昭凡;;小口径血管构建的回顾与展望[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20 |
刘丹丹,李玉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