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忠先,汪景琇;氢线的振子强度[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3年04期 |
2 |
刘建华,邓佩珍,干福熹;Ti:Al_2O_3晶体中Ti~(3+)离子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J];光学学报;1995年05期 |
3 |
崔玉亭;NaCl晶体的能带结构[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4 |
崔玉亭;NaF晶体能带结构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5 |
蒋孟衡,张森;高激发StarK能级寿命的计算[J];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
6 |
孟杰,彭婧;核能存储及释放的新机制[J];现代物理知识;2004年03期 |
7 |
郭志超;王光灿;曹胜男;;电子在圆柱形半导体量子线中的行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7年03期 |
8 |
郑伟谋;再构复层系统的能态[J];物理学报;1980年10期 |
9 |
吴中祥,楚泽湘,陈丽吟,徐纪华;横流CO_2激光器中介质的流速对激活特性的影响[J];中国激光;1988年04期 |
10 |
方达渭,谢卫军,张森;环境辐射对原子高激发能级Stark态寿命的影响[J];物理学报;1997年10期 |
11 |
郑殷东,李正直;磁场对氩原子ArI5p[3/2]_2能态碰撞消激发与碰撞消取向的影响[J];物理学报;1997年11期 |
12 |
赵翠兰;高宽云;;声子和磁场对量子环中极化子性质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
13 |
范崇正,吴佑实;铜和铁的表面张力计算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14 |
容建湘;;恒星光谱线的跃迁系数和能源函数[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15 |
朱清时;分子在高振动能态上的异常行为[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年01期 |
16 |
乐志强,方书淦,谷正太,张顺兴;LiYF_4晶体中F_2心的理论模型[J];人工晶体学报;1990年02期 |
17 |
李介平;光场下类氢原子能态的量子亏损与多光子共振电离能谱[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
18 |
罗学立,张志飞,冯芒,方细明,高克林,朱熙文;超冷离子扩展Jaynes-Cummings模型的动力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9年02期 |
19 |
周清荃;论电子的能态及其螺旋性[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20 |
单振国
,陈建文;用冷原子控制光的应用前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年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