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

焦敏  李辑  陈鹏狮  王阳  刘东明  
【摘要】: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53站逐日降水量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辽宁发生了1962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事件。辽宁地区上空受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局地环流成因;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南侧存在一个异常气旋性环流,阻挡了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向辽宁地区输送,不利于辽宁地区产生降水。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相向运动并在辽宁地区上空重叠,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成因。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是西太副高异常发展的直接原因。准定常Rossby波能量频散是导致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形成与维持的根本原因之一。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Rossby波能量,沿西风急流波导区向下游频散,使得包括辽宁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位势高度异常增强;同时我国东北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一带存在Rossby波能量的准经向频散,同样有利于EAP/PJ型遥相关的维持与发展,使得辽宁及其附近地区上空受位势高度正距平控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焦敏;李辑;陈鹏狮;王阳;刘东明;;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J];大气科学学报;2019年04期
2 范倩倩;赵安周;张安兵;王冬利;赵玉玲;刘海新;;1965—2015年海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年03期
3 罗四维,陈有虞,孙秀霞;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冬夏平均流场的结构[J];高原气象;1982年04期
4 王伟;周洁;;1951~2008年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年02期
5 高红霞;唐红艳;;45年来内蒙古兴安盟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年01期
6 谯蓉;;苍溪县干旱对猕猴桃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山西农经;2019年01期
7 刘晓勇;;基于SPEI的中国百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年05期
8 王振华;;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关系[J];海洋通报;2009年04期
9 韦秋凤;;浅析干旱天气对广西柑橘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措施[J];南方园艺;2019年03期
10 曹雯;成林;杨太明;许莹;;河南省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干旱天气指数保险研究[J];气象;2019年02期
11 徐国强,朱乾根;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的结构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2 ;眩晕[J];飞碟探索;2011年02期
13 王智,高坤;一次东移西南涡对初始扰动的伴随敏感性试验(英)[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4期
14 杨舵,余晖;不同形状初始涡旋和热力强迫能量频散特征的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5 黄勇;李崇银;王颖;;太平洋经向模态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4期
16 沙天阳;徐海明;邹松佐;;中国西南地区东部秋季干旱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17 钱卓蕾;娄小芬;马洁华;江丽俐;罗玲;;2014年夏季浙江低温多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与海温异常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8年02期
18 方勤生;;海河流域8407号台风暴雨的短时预报[J];水文;1985年04期
19 孙颖;徐海明;邓洁淳;;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大气科学;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静静;;青藏高压的位置、强度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嘉慧敏;郑然;王建鹏;梁绵;;2017年7月陕西高温热浪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前期信号初探[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 副热带气象及其生态环境影响[C];2018年
3 朱静静;;青藏高压的位置、强度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吴霞;翟国庆;沈航锋;胡淳焓;;1997/1998年强厄尔尼诺事件前后的环流特征场对比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汪宁;张耀存;;欧亚遥相关型时间演变的变动力分析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的影响[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6 李智才;宋燕;矛彧;张国宏;刘文平;;1月北半球500hPa环流遥相关型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吕俊梅;李云;翟盘茂;陈军明;;遥相关型对中国中东部夏季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 副热带季风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论文集[C];2017年
8 蔡学湛;;东亚太平洋遥相关与东亚季风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9 蔡学湛;温珍治;扬义文;;东亚夏季风异常大气环流遥相关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平;;夏季亚洲—太平洋遥相关与我国东部降水的预测问题[A];第五届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馥荔;北半球夏季对流层高层大气遥相关波列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2 胡泊;EAP和EU遥相关型的配置对东北亚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3 汪宁;欧亚遥相关型演变的动力机制及其气候效应[D];南京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异常偏折的区域及环流动力相关特征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8年
2 左璇;北半球中高纬度遥相关型持续异常及其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吴捷;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季节内演变和维持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刘宏芳;EAP遥相关型次季节演变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9年
5 于国强;PJ遥相关型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影响的不对称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6 田晨光;丝绸之路遥相关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杨含雪;北半球夏季EAP波列与AO/NAO的联系及其对我国持续性降水的影响[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8 邹珊珊;东亚太平洋与欧亚遥相关型的相互配置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孙颖;夏季西北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10 张永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极值的时空特征及其遥相关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