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予报冰雹的一种物理方法

章基嘉  
【摘要】:冰雹的形成与最大上升气流速度、云中过冷却水滴的含量以及温度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应用国内外有关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的研究成果,讨论一个以单站探空曲线为基础的冰雹短期预报方法,並用1974年6月在豫鄂皖苏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的实测资料作了检验,说明本方法是有应用价值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段修荣;荣县春末夏初一次强对流风雹天气过程的分析[J];四川气象;1997年03期
2 董海萍,李振军,刘淑媛,宁兴胜;T-lnP图的制作及一些稳定度指数不稳定能量的计算[J];气象科学;2001年04期
3 李洪勣;分析不稳定能量水平分布的一种方法[J];气象;1982年09期
4 张义军,孙安平,言穆弘,郭凤霞,郄秀书,黄美元;雷暴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5 吴陈;关于用对流温度预报局地热雷雨问题[J];气象;1980年02期
6 徐文俊,马骥德;积云对流和冰雹天气不稳定能量的积累[J];气象学报;1984年03期
7 李子良,庄荣和;广汉机场晚雷天气过程分析[J];四川气象;1997年02期
8 金良浩;王能根;刘芳;徐龙武;;咸宁市春季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J];湖北气象;2006年03期
9 杨庆红;彭九慧;刘园园;;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大气物理量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干旱气象;2010年03期
10 郑建萌,张万诚;温度对数压力图的计算机绘制原理[J];气象科学;1999年02期
11 段英,刘静波;超级单体单体多单体雹云及其成雹特点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1998年05期
12 ;国内动态[J];气象科技;1974年08期
13 徐文俊,李金龙,王兆达;一次突变性大范围雷(雹)暴过程的能量分析[J];高原气象;1987年03期
14 ;浙江暴雨短期预报会战[J];气象科技;1976年02期
15 高传苹;;宝鸡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J];陕西气象;1991年03期
16 吴春英;侯波;刘飞;肇振国;王阳;;2005年8月13日抚顺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17 黄莉雁;廖胜石;;2009年7月3~6日南宁市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年S2期
18 肖安,刘波;2004.5.3暴雨的高分辨不稳定能量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4年04期
19 罗建英;廖胜石;梁岱云;马艺;寿绍文;;2005年3月22日华南飑线的综合分析[J];气象;2006年10期
20 肖云清;李凤琴;赵立斌;刘永政;刘佑平;何泉;;宁夏初夏一次罕见连阴雨成因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爱华;李玉塔;郑婧;应冬梅;;两次致灾雷电天气过程对比分析[A];华中区域气象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黄艳芳;;对2004年春季武汉机场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分析[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3 石爱丽;苏正军;;研究冰雹和霰生长过程的可调压冰风洞简介[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4 王月兰;;2003年4月17~18日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总结[A];2003年“4.17-4.18暴雨”天气过程技术研究总结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吴春英;;2007年8月1日抚顺暴雨中尺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亓翠芸;王西磊;;2007年8月16—18日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方桃妮;张行才;;2009年金华地区春季冰雹与夏季冰雹对比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洪卫;张立清;韩秀兰;孟令忠;;030417山东暴雨过程分析[A];2003年“4.17-4.18暴雨”天气过程技术研究总结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王宝书;;2007年7月6日一次飑线天气过程浅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0 赵雅静;;2007年“4.22”暴雨个例分析[A];2007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省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芸;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金正润;中国和韩国沙尘天气过程与气溶胶物理特性对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张守保;华北回流天气的多尺度结构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陶健红;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张立祥;东北冷涡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陈烈;基于神经网络的热力站供热过程预测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王勇;动态负荷下地源热泵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成印河;海上低空大气波导的遥感反演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10 李春虎;局地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文辉;云贵高原东段初夏暴雨的观测、诊断与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樊利强;不同降水类型的典型个例观测对比分析及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3 刘运成;川北“05.7.18”大暴雨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4 周国兵;一次西南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翟丽萍;华北暴雪和暴雨的大气能量结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周淑玲;山东半岛夏季中β尺度暴雨个例的动力学机理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徐辉;引入热力学第二定律改进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一种新方法[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8 李华;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环境及预测预报[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9 熊文兵;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刘苗苗;青岛近海秋冬季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亚茹;做好防御突发性洪水准备[N];通化日报;2008年
2 喻万勤 代春梅;强降温天气6日结束[N];乐山日报;2007年
3 李良彬 本报记者 牟光学;我州着力推进农村教育发展[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刘毅;今年我国沙尘次数将超去年[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王素琴 通讯员陆铭;全国预报经验交流会召开[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曾涛 通讯员 曲台;预报员有了另一双“眼睛”[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曾妮;启动防汛应急机制 紧急避险科学抗灾[N];广安日报;2007年
8 向德龙曾志云 记者 周月桂;全力为防汛服务[N];湖南日报;2007年
9 范杉珊;极端天气连创3项宁夏历史之最[N];华兴时报;2008年
10 记者 刘羊旸 张辛欣;气象专家:2008年式的冰灾不会重演[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