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部地区稻麦两熟土壤中尿素的氨挥发损失
【摘要】:采用连续气流密闭室法研究了江苏南部丘陵地区稻麦两熟农田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及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年份间麦田的氨挥发量 (N)占施氮量的比例变化在 4 0 7%~ 14 8%之间。尿素作水稻基肥时 ,氨挥发量为1 77%~ 5 5 7% ,分蘖期为 10 7%~ 16 % ,而孕穗期为 5 3 %~ 8 6 %。无论是麦田还是稻田 ,施用尿素后 ,年际间氨挥发量相差显著。高温、长日照和低降雨量促进氨挥发。土壤水分含量对麦田的尿素氨挥发的作用可能大于温度对它的影响。稻田高郁闭度和尿素混入土壤均能明显减少氨挥发。
|
|
|
|
1 |
周耀群;水田的氮素气化损失[J];土壤肥料;1982年04期 |
2 |
陈荣业;;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的估测[J];中国水稻科学;1986年01期 |
3 |
J.R.Frency,A.C.F.Trevitt,朱兆良,蔡贵信,J.R.Simpson;水田氨挥发的测定方法[J];土壤学报;1987年02期 |
4 |
刘康,殷鸥;表施氯化铵氨挥发损失的初步研究[J];土壤肥料;1988年03期 |
5 |
段争虎,周玉麟;土壤特性和环境因子对氨挥发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0年02期 |
6 |
段争虎,周玉麟,吴守仁;土壤特性对氨挥发影响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0年03期 |
7 |
Khind.C.S
,翁伯琦;施用田菁绿肥和麦秆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1990年04期 |
8 |
苏德纯;施氮后氨挥发测定方法的进展[J];世界农业;1992年10期 |
9 |
李生秀,刘彩云;石灰性土壤铵态氮的挥发损失——Ⅰ.土壤性质对铵态氮挥发损失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S1期 |
10 |
李生秀,王朝辉;石灰性土壤铵态氮的挥发损失——Ⅲ.两种测定土壤氨挥发方法的比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S1期 |
|
|
|
|
|
1 |
王晓雪;付亚文;;菜田的氨挥发和硝态氮淋溶及其防止途径[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
2 |
王朝辉;田霄鸿;李生秀;;植物地上部分的氨挥发及其测定[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
3 |
蔡贵信;;农田中氮肥的氨挥发[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4 |
张锐;左余宝;八木一行;谢晓红;逄焕成;李志杰;;动态密闭气室法氨挥发的测定[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5 |
张锐;左余宝;八木一行;谢晓红;逄焕成;李志杰;;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氨挥发[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
6 |
张淑艳;松中照夫;;两种土壤中不同施肥法对氮流失率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第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7 |
苏成国;尹斌;朱兆良;沈其荣;;农田生态系统的氨挥发与大气湿沉降及其环境污染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
8 |
周怀平;关春林;李红梅;杨治平;;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与土壤氨挥发[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9 |
苏成国;尹斌;杨林章;朱兆良;沈其荣;;太湖地区稻季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及其防止措施[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10 |
朱兆良;;我国土壤氮素研究中的某些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