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初始pH对合成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影响

毛连山  宋向阳  勇强  姚春才  余世袁  
【摘要】:以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RutC 3 0为产酶菌 ,研究了不同初始 pH值对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始 pH较低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 ,初始 pH值高则延长了产木聚糖酶的时间 ,且强烈抑制纤维素酶的合成 ,致使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提高 ,从而有利于选择性合成木聚糖酶。初始 pH值分别为 4 .0、4 .4、4 .8、5.4、6.0时 ,培养72h ,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的比值分别为 2 59、3 2 7、4 2 5、865、1 0 1 6。随着初始 pH值的增加 ,里氏木霉对培养液中还原糖的消耗能力在降低 ,初始 pH值在 4 .0~ 4 .8范围内 ,培养 4 8h时还原糖浓度达到最低 ,并且维持在低浓度的水平上。当初始 pH值在 5.4~ 6.5范围内 ,培养 72h时还原糖浓度才达到最低 ,并且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较高 ,初始 pH值提高到 6.5时 ,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抑制了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合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超纲,勇强,余世袁;里氏木霉诱导合成木聚糖酶的调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洪枫,陈牧,勇强,杜琼华,余世袁;里氏木霉制备木聚糖酶的产酶历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韩承业;余世袁;欧阳嘉;李鑫;周娟;许艳;;定点突变提高里氏木霉木聚糖酶(XYN Ⅱ)的稳定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4 洪枫,陈琳,余世袁;培养基初始pH值对木聚糖酶合成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1999年04期
5 洪枫,陈琳,余世袁,沈兆邦;氮源对里氏木酶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J];林产化工通讯;1999年03期
6 王旭;柏玉洁;朱启忠;任延刚;;毛栓菌木聚糖酶理化性质及动力学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7 伍红;陈秀珍;董志扬;安莉颖;施思;;碳源对里氏木霉QM9414胞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孙建义,李卫芬,许梓荣,顾赛红;里氏木霉GXC木聚糖酶的研究[J];菌物系统;2001年02期
9 方洛云 ,邹晓庭,许梓荣;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J];中国饲料;2002年07期
10 顾赛红,孙建义,李卫芬,许梓荣;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产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的条件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年05期
11 王利;余世袁;;木聚糖降解酶酶法制取低聚木糖的初步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2 洪枫,余世袁,陈牧;调控pH值提高木聚糖酶活力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3 刘月英,郑忠辉,付欲晓,杨竞辉;棒曲霉22产木聚糖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3年06期
14 杨革,李亚;细菌耐碱性木聚糖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5 吴克,蔡敬民,刘斌,丁佐龙,张洁,潘仁瑞,钱芳;黑曲霉A3木聚糖酶酶学性质研究[J];菌物系统;2000年03期
16 韩晓芳,郑连爽;产木聚糖酶嗜碱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1期
17 黄运红,龙中儿,李素珍,裴丽丽,王水兴,于敏;木聚糖酶高产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8 刘月英,郑忠辉,任海霞,吕华鹰;棒曲霉UA-2木聚糖酶的蔗渣固态发酵[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19 张光亚,方柏山;木聚糖酶氨基酸组成与最适温度的模型[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0 蔡敬民,张洁,于宙,吴克,许民生,潘仁瑞,程燕;产高温耐碱性木聚糖酶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设计[J];生物学杂志;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世华;连茴乡;;真菌木聚糖酶稳定性的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何军;余冰;张克英;丁雪梅;陈代文;;里氏木霉高产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燕;田宝玉;施巧琴;吴松刚;黄建忠;;黑曲霉IME-216产木聚糖酶的条件优化及基因在酿酒酵母中高效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于旭华;冯定远;;真菌性和细菌性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小麦型日粮体内外营养物质代谢消化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淑芳;尤纪雪;;木聚糖酶对麦草浆漂白机理的探讨[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黄金秀;陈代文;张克英;;仔猪饲粮木聚糖水平与添加木聚糖酶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旭华;冯定远;;真菌性和细菌性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消化系统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旭;;高品质再生水管网输送PH指标升高问题分析[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张思亭;刘耘;;不同pH值条件下石英溶解的分子机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袁悦;王觅;潘昊;高扬;谌红丹;潘卫三;;5-氟尿嘧啶pH敏感类脂囊泡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亮伟;木聚糖酶蛋白质序列分析、分子进化和分子模拟[D];江南大学;2005年
2 何军;高效木聚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重组酶酶学性质与功效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明启;提高木聚糖酶热稳定性、催化活性和结合水解纤维素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白爱枝;黑曲霉木聚糖酶的同源表达、发酵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洪亮;温度和pH值双重敏感的快速响应聚(N,N-二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D];兰州大学;2010年
6 孙建义;耐热木聚糖酶杂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产物的酶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蒋将;pH偏移处理诱导熔球态大豆蛋白的结构变化及功能性质的改善[D];江南大学;2011年
8 王海;Sp.E-86菌株高产木聚糖酶机理和吸附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9 丁长河;链霉菌高产木聚糖酶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陈童;基于PH分布和马尔可夫到达过程的装备备件需求与库存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小华;里氏木霉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酶学特性及降解机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宋敏;S-211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羊胃容物产木聚糖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周煌凯;耐碱性短小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在枯草杆菌中的表达及发酵条件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廖超登;S7-xyn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麦草浆漂白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利;木聚糖酶的定向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李运峰;末端氨基酸残基去除对黑曲霉木聚糖酶XynⅢ热稳定性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魏瑛;里氏木霉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郑晗;低温木聚糖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枫;M-112木霉固态发酵羊胃容物产木聚糖酶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男;木聚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立平;木聚糖酶的性质及在酿酒方面的应用[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2 ;木聚糖酶的性质及在酿酒方面的应用[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3 ;木聚糖酶的性质及其在酿酒方面的应用[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4 通讯员 杨璞 朱群;选购服装看看pH值[N];家庭医生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廷睿 杨红 实习生 廖艳明;服装新标实施月余买卖双方鲜知PH值[N];法治快报;2010年
6 ;权威专家:瓶装水PH值不成问题 可放心饮用[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梁莉萍;“蓝翔”牌工装面料甲醛、ph值安全性能获中国人保承保[N];中国纺织报;2009年
8 记者 王文朋;大多数服装未标明PH值甲醛含量[N];东营日报;2010年
9 力纳;pH值争论推动了公众认知度[N];消费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传江;部分服装pH值不合格[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