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县水稻土剖面酸缓冲性能与酸化速率
【摘要】: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在剖面层次上的缓冲性能特征及酸化速率大小,以红砂岩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测定不同层次(0~20、20~40、40~60、60~80 cm和80~100 cm)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酸碱缓冲容量,定量比较不同母质和不同土层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以红砂岩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在0~20 cm土层比80~100 cm土层分别显著升高10.14 mmol·kg~(-1)和4.18 mmol·kg~(-1),且随着水稻土初始pH(不加酸碱的pH)的增加,其酸碱缓冲容量也呈增加趋势。在0~20 cm土层,红砂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比河流冲积物母质显著增加7.38mmol·kg~(-1);在20~100 cm土层,2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无显著差异。红砂岩母质发育水稻土表层酸化速率(0.78kmol H~+·hm~(-2)·a~(-1))大于河流冲积物母质(0.36 kmol H~+·hm~(-2)·a~(-1))。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和交换性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土pH与有机质、全氮和交换性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阳离子交换量无相关性。研究表明,酸碱缓冲曲线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在不同土层上对加酸、加碱量的敏感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2种母质的酸碱缓冲容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在0~20 cm土层,红砂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最高,其酸碱缓冲容量主要与初始pH、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和交换性酸有关,且2种母质发育水稻土均处于铝硅酸盐矿物分解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缓冲阶段。
|
|
|
|
1 |
唐贤;蔡泽江;徐明岗;文石林;高强;姚晨;陈玲英;;余江县水稻土剖面酸缓冲性能与酸化速率[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年06期 |
2 |
肖艳霞;赵颖;王彦君;董川;;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分析方法的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15期 |
3 |
杨振强,林成谷;晋中淡褐土中有机质对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1988年01期 |
4 |
贺瑶琴;程向阳;周广德;;博乐地区土壤有机质及不同粒径颗粒对土壤负电荷贡献的研究[J];八一农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5 |
徐明岗,安战士;陕西土壤的矿物组成与阳离子交换量关系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6 |
王虹,崔桂霞;用氯化钡缓冲液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J];土壤;1989年01期 |
7 |
赵维俊;敬文茂;马剑;季元祖;成彩霞;张治胜;;祁连山哈溪林区典型植被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变化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2019年11期 |
8 |
陈家坊,邵宗臣;苏州地区水稻土的交换性盐基状况[J];土壤;1979年06期 |
9 |
胡智;黄惠莲;;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年05期 |
10 |
袁国栋,龚子同;可变电荷土壤的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在分类上的应用[J];土壤;1992年01期 |
11 |
范宇,刘世全,张宗锦;西藏酸性土壤交换性盐基状况及其变化特点[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2 |
黄环;谷娟平;张芳;秦群;;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一种改进方法[J];矿产与地质;2019年02期 |
13 |
谢祖彬,朱建国,褚海燕,曹志,洪曾青;外源镧的吸附对红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溶液组成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4 |
刘兴寰;;土壤理化分析讲座(六) 怎样测定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J];新农业;1979年22期 |
15 |
刘志光;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交换性盐基[J];土壤;1985年06期 |
16 |
朱兆民;用圆筒挖水稻土剖面的方法介绍[J];土壤通报;1958年05期 |
17 |
邱卫文,谭成君,雷永振,王祥珍,赵凯;辽宁省稻田土壤供钾状况研究[J];土壤通报;2003年04期 |
18 |
王黎明;;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快速测定——蒸馏法[J];宁夏农林科技;2012年09期 |
19 |
吴正琴;吴银祖;;同时测定几种土壤类型阳离子交换量方法的比较[J];四川果树科技;1990年02期 |
20 |
罗薇;珠江口海区海岛赤红壤交换性盐基含量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年04期 |
|
|
|
|
|
1 |
范福利;左建传;孙连城;刘盛炀;郝金松;陆同兰;;兴化市水稻土肥力的演变和培肥途径[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
2 |
冯有智;林先贵;贾仲君;朱建国;;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土中紫色光养细菌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3 |
闵安民;;离子浓度对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冯有智;林先贵;贾仲君;朱建国;;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土两类功能微生物群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
5 |
童辉;刘承帅;陈曼佳;李芳柏;;水稻土亚铁氧化耦合砷固定的微氧型铁氧化菌作用机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
6 |
冯有智;林先贵;朱建国;贾仲君;;水稻土中光驱动的微生物食物网络[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7 |
戚玉菡;黄方;张甘霖;李德成;于慧敏;CraigC.Lundstrom;;苏州水稻土中Fe迁移和同位素分馏[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8: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理论、分析和应用论文集[C];201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