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节水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探索
【摘要】:甘肃河西走廊荒漠与绿洲共存,水资源总量缺乏,低降水高蒸发,属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和资源型缺水区域。由于水的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地下水位以0.57 m.a-1速率下降、防风固沙林衰败枯死、绿洲萎缩、沙尘暴增多。依据"限用地下水、适用地表水、用足天上水"、"开源节流、严防蒸发、提高水效益"的发展节水农业思路,采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管理节水"四大并举的节水技术措施,筹措和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对四大措施的各个环节增加投入部分,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积极地从补偿政策制定、补偿资金筹措、补偿执行监督、补偿效果确定等方面,探索甘肃河西走廊节水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水管单位和农民2个节水主体的积极性,有效落实各项节水技术措施。3年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66.67万hm2,节水10亿m2,增收5亿元。
|
|
|
|
1 |
金自学,谢宗平,谢晓蓉,马国泰;河西走廊生态系统退化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4期 |
2 |
李福兴,齐善忠;河西走廊区域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整治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
3 |
戴尔阜,方创琳;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4 |
窦贤;;正在远去的祁连山冰川[J];绿色中国;2006年07期 |
5 |
原华荣;河西走廊荒漠地区的人口和生态问题[J];生态学杂志;1992年03期 |
6 |
徐当会,王辉,张韬,陈翔舜;河西走廊沙质荒漠化趋势分析及预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7 |
方创琳;河西走廊:绿洲支撑着城市化!——与仲伟志先生商榷[J];中国沙漠;2003年03期 |
8 |
吴刚;;治本为上(随笔)[J];甘肃林业;2007年06期 |
9 |
陶明;黄高宝;;河西走廊沙产业效益评价初探[J];中国沙漠;2010年02期 |
10 |
刘胤汉;河西走廊绿洲土地类型及其开发利用——以敦煌、武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0年01期 |
11 |
马国泰;论荒漠景观背景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3年05期 |
12 |
常兆丰;我国防沙治沙科研的突破口初探—以河西走廊沙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
13 |
谢继忠,安业儒,杨晓军;河西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
14 |
黄茂军;民勤县会消失吗?[J];中国西部;2004年04期 |
15 |
刘金荣,谢晓蓉;河西走廊村镇生态环境与绿化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5期 |
16 |
乔晓英,王文科,孔金玲,杨泽元,翁晓鹏;GIS支持下的河西走廊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潜力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5年02期 |
17 |
王旺多;杜军林;;统筹河西走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8 |
闫廷亮;;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环境资源保护述略[J];古今农业;2009年03期 |
19 |
;水利部《河西走廊生态变化跟踪分析与对策措施研究》课题组来甘调研[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05期 |
20 |
胡智育;;甘肃河西走廊农垦与土地沙漠化问题[J];经济地理;198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