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摘要】:为有效减少平原河网双季稻种植区农田氮素(N)损失并提高N肥利用率,采用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一次性施肥技术,探究控释掺混肥对早稻季氨挥发损失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湖南益阳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常规施肥(CF)、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以6∶4比例配比(0.6PuCU+0.4CF)共4个处理,采用半密闭通气法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CF和0.6PuCU+0.4CF处理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移栽后10 d内,峰值出现于第2~3天和第10天;而PuCU处理整个早稻生长季氨挥发通量缓慢,略高于CK处理。早稻全生育期CF处理氨挥发损失量(率)最高,达39.48 kg·hm~(-2)(22.22%),N肥吸收利用率(NRE)和N肥农学利用率(NAE)分别为29.19%和13.82 kg·kg~(-1);PuCU和0.6PuCU+0.4CF处理氨挥发损失量(率)分别为12.01 kg·hm~(-2)(3.91%)和20.70 kg·hm~(-2)(9.70%),NRE分别为60.22%和71.36%,NAE分别为18.99 kg·kg~(-1)和20.34 kg·kg~(-1)。其中,0.6PuCU+0.4CF和PuCU处理早稻季总计氨挥发损失量较CF处理分别降低47.57%和69.56%,而NRE分别提高163.08%和116.29%,NAE分别提高69.85%和55.97%。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稻季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及pH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聚氨酯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能有效避免施肥后NH_4~+-N的急剧升高,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并提高早稻N肥利用率,而将其与尿素按比例进行互配能进一步促进N素吸收,提高N素利用效率,但氨挥发减排效果较单施聚氨酯包膜尿素低。
|
|
|
|
1 |
王惠惠;胡正义;朱晓琦;周国慧;;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氮损失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年12期 |
2 |
张娜娜;;经济型缓释包膜尿素研制及其缓释效应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4期 |
3 |
王勇;聚乙烯包膜尿素的研制[J];太原科技;2002年01期 |
4 |
冯小杰;战秀梅;王雪鑫;陈坤;彭靖;韩晓日;;包膜尿素不同配比减施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玉米氮素吸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年10期 |
5 |
张海军,武志杰,李荣华;棕壤地区玉米和水稻施用聚合物包膜尿素效应初报[J];土壤通报;2004年02期 |
6 |
;缓释可调控包膜尿素[J];广西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
7 |
孙婷;王孟兰;王柏淳;李运东;王慎强;;苏南麦田基施包膜尿素的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年05期 |
8 |
张翔,朱洪勋,孙春河,张文辉,许秀成,范兴安,陈云平;长效包膜尿素肥效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1998年11期 |
9 |
何绪生;张夫道;张树清;耿增超;同延安;刘秀梅;;保水包膜尿素肥料理化特征[J];土壤通报;2007年02期 |
10 |
沈荷芳;;除草包膜尿素应用的效果及技术[J];新农村;1999年06期 |
11 |
付智慧;;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测定缓释包膜尿素中氮含量的方法[J];云南化工;2021年07期 |
12 |
黄迪菲;;包衣工艺对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22期 |
13 |
林清火;雷菲;刘海林;华元刚;茶正早;罗微;;包膜尿素在胶园土壤中养分释放特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8年11期 |
14 |
施卫省,唐辉,王亚明;不同土壤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年03期 |
15 |
王波;施卫省;王亚明;;桐油包膜尿素在无土基质中的利用性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3期 |
16 |
王思源;宁建凤;王荣辉;李盟军;姚建武;申健;周凯军;艾绍英;;黏土矿物混合生物炭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氮素污染减排潜力[J];水土保持研究;201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