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与多变量均质性分区研究
【摘要】:为合理优化筛选土壤长期监测点位,对土壤监测区域开展均质性分区研究,以某山区金属矿下游耕地土壤中As、Cr、Pb、Zn、Cd、Cu、Ni、Hg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作为研究变量,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开展空间结构特征分析,采用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空间进行均质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8种重金属元素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Hg、Cu、Ni、Cr为中度变异,As、Pb、Zn、Cd为高度变异;通过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将8个重金属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最终将研究区域合理划分为3个近似均质性的分区,As、Pb、Zn、Cd、Cu、Ni、Hg平均含量为分区1分区2分区3,Cr平均含量为分区3分区2分区1。通过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分区与实际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情况相吻合,该方法可用于空间变异特征较复杂的土壤重金属多变量均质性分区。
|
|
|
|
1 |
陆安祥;王纪华;潘瑜春;马智宏;赵春江;;小尺度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统计分析与空间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07期 |
2 |
任伯帜;郑谐;刘斌全;周义;;锰矿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重金属含量相关分析及主成分解析[J];环境工程;2014年07期 |
3 |
王艳红;王桂玲;;基于主成分和地统计的太湖水质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
4 |
徐艳;王曙光;郭振;卢垟杰;;主成分分析在矿区农田土壤污染分析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年S2期 |
5 |
李梅英;徐俊荣;史志文;;浅析新疆巩乃斯河重金属时空分异特征[J];环境化学;2009年05期 |
6 |
杜展鹏;王明净;严长安;高伟;;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的滇池污染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0年03期 |
7 |
刘瑞民,王学军,陶澍,沈伟然,秦宝平,孙韧,张文具;天津表土PAHs的空间主成分与污染源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
8 |
陈阳;高良敏;王新富;潘祥伟;周晓芳;胡玉琳;;基于主成分-模糊层次评判的矿井水质评价方法[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2期 |
9 |
柴世伟;温琰茂;张亚雷;赵建夫;;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
10 |
蒋诗泉;刘中侠;蒋诗平;;基于综合主成分模型的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传播特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
11 |
岳斯玮;;基于主成分聚类耦合模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评价分析——以重庆各区县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03期 |
12 |
吕晋,邬红娟,林济东,崔博,卢媛媛;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在水生态系统区划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4期 |
13 |
李梅英;徐俊荣;刘志兴;史志文;;新疆巩乃斯河水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特征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9年05期 |
14 |
明星;姚建;程欢;王沛;;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水污染排放分布研究[J];绿色科技;2016年10期 |
15 |
石超军;孟建新;;主成分回归法同时测定Cu~(2+)、Pb~(2+)、Hg~(2+)和Cd~(2+)[J];光谱实验室;2006年04期 |
16 |
朱先芳;唐磊;季宏兵;李祥玉;郝睿;;北京北部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2期 |
17 |
王从陆;吴超;段瑜;;基于主成分综合模型的矿区农田重金属污染评价[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7期 |
18 |
万群;李飞;祝慧娜;汪铁;梁婕;黄瑾辉;谢更新;;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评价与来源辨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