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邓桥江  曹凑贵  李成芳  
【摘要】:为研究再生稻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于2017年在潜江广华农场,设置常规栽培与优化栽培两种再生稻种植模式,研究其对稻田N_2O与CH_4排放、头季与再生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显著影响N_2O排放、CH_4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GWP)。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优化栽培模式N_2O累计排放量在头季、再生季和全生育期分别显著增加了82.0%、45.3%和64.0%,CH_4累计排放量分别降低了55.0%、260.0%和34.9%,GWP分别降低了52.7%、218.6%和31.9%。同时,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优化栽培模式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总产分别提高了23.8%、30.0%和25.4%。研究表明,优化栽培模式相对于常规栽培模式在降低全球增温潜势的同时还能提高头季与再生季水稻产量,是一项低碳高产的再生稻栽培模式,值得在湖北省稻区推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桥江;曹凑贵;李成芳;;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年06期
2 胡明阁;刘岿;吴迪;;发展再生稻 助力秸秆禁烧工作[J];河南农业;2018年31期
3 冉茂林;方文;熊洪;谭震波;;杂交水稻受淹后产量损失程度及救灾措施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