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回顾与前瞻

刘洪涛  
【摘要】: <正>一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新中国文学发展同步,已经走过了70年峥嵘历程。这70年历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9年。这30年的海外传播是在冷战背景下展开的,意识形态的国际宣传、呼应或对抗,是其主要的动机,由此形成了三种主要力量。第一种力量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外宣活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出版[J];东方翻译;2017年03期
2 李雯;;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困境及策略——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年11期
3 古之草;黄永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J];青年文学家;2019年25期
4 李长江;;归化翻译策略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李新东;;基于海外传播途径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方法和问题[J];北方文学;2018年06期
6 姜智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形象塑造[J];小说评论;2014年03期
7 姜智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8 熊修雨;;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因素分析[J];文学评论;2013年01期
9 张思;;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文化新理念[J];大家;2012年02期
10 何明星;;西方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接受屏幕:特点、成因及对策[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06期
11 王春玥;王童;;爱之深,责之切——顾彬的中国当代文学观[J];西部学刊;2017年02期
12 文玲;;当前“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刍议[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13 周晓风;;中国当代文学的统一性与区域性[J];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2年00期
14 杨建兵;;再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15 郑丽娜;;历史的考察与诗性的阐释——评施津菊《中国当代文学的死亡叙事与审美》[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6 孙桂荣;一部直面“当下”的当代文学史──评《中国当代文学50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7 贺立华;中国当代文学精神的律动[J];文史哲;1999年05期
18 刘长江;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浅议[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19 高直;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性质和界说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龙慧萍;冯雷;;回望当代文学风雨历程 推进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2 赵晋华;;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3 张健;;耳边响起驼铃声——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走出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4 江冰;刘茉琳;;当代文学教学有困境 文学批评要回到现场——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2011年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4)[C];2011年
5 张炯;;哲学与中国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梁丽芳;;从英译看六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的接受情况[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7 何言宏;;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难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8 张志忠;;审美如何优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60年》教材撰写的一点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9 孟繁华;;文学史的重构与互补——评张志忠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10 罗岗;;“读什么”与“怎么读”——试论“重返80年代”与“中国当代文学60年”之一[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11 朱鸿;;呼唤生命写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12 王志彬;张春艳;;多元结构与深层变革中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13 冯雷;;文学史家族中的轻骑兵——简评《中国当代文学60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14 胡玉伟;;历史的想象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长征”书写[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5 曹万生;;我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主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6 谢冕;王光明;白倩;;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艰难前进[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17 张旭东;;创意写作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A];中国创意写作研究(2019)[C];2019年
18 杜方绥;;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问题[A];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第三极文化”论丛(2016)[C];2018年
19 徐放鸣;李雍;;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家形象构建的三个问题[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0 ;刘九峰[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鹏;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曾毅;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工”叙事[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5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7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河;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会会;新时期文学视域下的《鸭绿江》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2 王艳荣;选本与经典: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7年
3 欧姚惠;优雅生存: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西南联大想象[D];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
4 周叶;周扬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晓飞;人类学与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敬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敦煌叙事与想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欢;新历史主义对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8 赵永红;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的有益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晓锋;文学出版与中国当代文学[D];温州大学;2016年
10 黄鹤;从“必然世界”走向“可能世界”[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1 时立敏;论刘亮程文学创作的哲学意蕴[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2 冯雪梅;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D];郑州大学;2011年
13 颜娜;新时期以来王蒙小说文体形式的演变及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4 彭早霞;论史铁生小说的哲学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5 黄文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当代文学新趋势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16 张同庆;生命、自然与民间的行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7 张永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批评及其转型[D];青岛大学;2004年
18 植丹华;“顾彬事件”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生态反思[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9 冯少婉;基于知识元的视频资源聚合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0 佟鑫;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姚建彬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如何做好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国际形象建构?[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
2 霍艳;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新趋势[N];文艺报;2016年
3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潘莉;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走向均衡的文学图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4 张雅琦;中国当代文学在“一带一路”的旅行指南[N];文艺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孙美娟;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王杨;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变赋予翻译更多可能[N];文艺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陆梅;国际视野与中国当代文学[N];文学报;2013年
8 叶开;我不能从文学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N];北京日报;2008年
9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斯炎伟;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10 林坤城;“让粤港澳文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的重要一极”[N];中国艺术报;2020年
11 本报记者 何晶;中国当代文学总体性下的区域文学发展,共性与差异为何?[N];文学报;2020年
12 苏文;第五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举行[N];文艺报;2020年
13 花萌;美国书评视域内的中国当代文学[N];中华读书报;2020年
14 本报记者 许旸;用不疾不徐的节奏,勾勒中国当代文学生动拼图[N];文汇报;2020年
15 文研;从关键词出发,解码中国当代文学[N];中国艺术报;2018年
16 孙宜学 摆贵勤;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与传播体系创新[N];团结报;2019年
17 本报记者 傅小平;挖掘中国当代文学更多的可能性[N];文学报;2019年
18 何明星;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70年世界影响[N];文艺报;2019年
19 本报记者 张杰;推进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0 本报记者 吴晓东;中国当代文学不能缺失中国梦[N];中国青年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