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山地国外李细菌性穿孔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国外引进的20余个李品种在浙南的山坡地试种,经10年观察发现,细菌性穿孔病对李生产危害很大。该病与气候、环境条件、品种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要实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
|
|
|
1 |
黄伟强;;桃树穿孔病的防治[J];烟台果树;1993年02期 |
2 |
张大伟,卢洋海,廖永平,柳春华,林昌礼;李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J];落叶果树;2000年04期 |
3 |
佘德松,冯福娟,张大伟,朱伟清;国外李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4 |
尹军霞,陈瑛,孟瑜清,卓开权;“诸暨黑李”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5年04期 |
5 |
于承广;王植义;吕杰玲;蒋喜宝;卓延彬;;铜大师防治大樱桃褐斑病、细菌性穿孔病试验[J];烟台果树;2006年02期 |
6 |
孙升;李子品种对细菌性穿孔病抗性的调查(一)[J];北方果树;1992年01期 |
7 |
孙升,费显伟,王润珍;李属资源对细菌性穿孔病抗性的调查(二)[J];北方果树;1992年03期 |
8 |
肖俐,张明;李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9 |
邱华根;王志林;王飞高;戴海英;朱伟清;;云和县国外李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
10 |
郑存棉;;油柰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20期 |
11 |
梁瑞郑;文克莲;赵小龙;武存晟;万保雄;王明昭;莫建生;;黑李避雨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9年04期 |
12 |
金立平;郝宝锋;;20%叶枯唑WP防治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田间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
13 |
王东明;应俊辉;傅兵;;抗细菌性穿孔病病原菌物质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14 |
牟蕴慧;;杏新品种——龙垦玉黄杏的选育[J];中国果业信息;2011年02期 |
15 |
冯福娟,佘德松,朱伟清,张大伟;国外李细菌性穿孔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
16 |
王永礼;;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鉴别与防治[J];农技服务;2007年03期 |
17 |
汪华;;无公害芹菜病害防治[J];河南农业;2009年11期 |
18 |
刘增亮;张贺;蒲金基;谢艺贤;;杧果疮痂病的症状、病原与防治[J];热带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
19 |
陈韩英;;油茶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
20 |
高贵如;;晚熟桃新品种“秋红早蜜”[J];中国果业信息;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