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应用温度三区间理论对郑州地区夏玉米高温热害规律研究

刘聪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变暖,并且北方增温更甚于南方,而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淮海地区气温在50年(1958年-2007年)来处于上升趋势,这也加重了该地区夏玉米遭受高温热害的程度。本文以夏玉米温度三区间理论中的两个指标GDDbase,opt、GDDbase+为基础,以黄淮海地区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对当地夏玉米在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所受高温热害程度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50年间(1958年-2008年),郑州地区夏玉米在其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其所受高温热害程度趋于增加,且后者无论从高温热害的增加趋势及严重程度上均要高于前者。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聪;;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应用温度三区间理论对郑州地区夏玉米高温热害规律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8年09期
2 徐延红;;夏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研究[J];陕西气象;2017年03期
3 程长江;;宝丰县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浅析[J];河南农业;2017年16期
4 郭贝宁;;夏玉米大风暴雨不同倒伏方式的产量灾损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30期
5 吕永祥;濮阳县天气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河南气象;1998年04期
6 杨鹏宇;胡琦;马雪晴;胡莉婷;任飞扬;闫梦玲;黄彬香;潘学标;何奇瑾;;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光热资源变化及其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8年07期
7 李学文;高超;尹周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5期
8 荣云鹏;戴京笛;王锡久;邱吉国;;2016年度灾害性天气对桓台县夏玉米产量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29期
9 苏玉杰;周景春;张存岭;;濉溪县气象因子与夏玉米产量关系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5年08期
10 刘书明;;土壤水分变化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09期
11 番聪聪;胡正华;黄进;申双和;尤新媛;;河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及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10期
12 董国靖;郑义;皇雅领;;不同配方的配方肥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4年07期
13 李悦;冯浩;董勤各;余坤;董文俊;丁奠元;;秸秆氨化还田对农田水分与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年期
14 宋永林,姚造华,袁锋明,张淑香;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影响的定位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2001年06期
15 张维诚;许朗;;基于ArcGIS的河南省夏玉米旱灾承灾体脆弱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2期
16 赵营;同延安;赵护兵;;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6年02期
17 河南省气象科研所玉米课题组;陈怀亮;;气象灾害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1993年06期
18 孙小花;牛俊义;赵刚;;不同前茬与施氮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年01期
19 李昊儒;梅旭荣;郝卫平;夏旭;刘琪;李银坤;;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2年04期
20 黄维;郑慧琳;刘永裕;吴炫柯;;南充市一季稻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番聪聪;胡正华;黄进;尤新媛;张琪;李琪;张雪松;;河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及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论文集[C];2017年
2 朱保美;周清;吴泽新;张平;司华;杨以健;;2017年鲁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异常气象成因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C];2018年
3 朱保美;周清;吴泽新;张平;司华;杨以健;;2017年鲁西北夏玉米雌穗分化异常气象成因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8年
4 张鸿雁;李晓静;李会军;;2017年商洛市夏玉米生长气象条件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C];2018年
5 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对夏玉米氮代谢及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6 娄伟平;肖强;孙科;邓盛蓉;杨鸣;;浙江省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区划[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8年
7 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吕荣华;陶伟;唐茂艳;;水稻生殖生长阶段不同时期高温热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8 罗艳;伍晓玲;于堃;周建平;江春;王传辉;;2013年极端高温对合肥一季稻的影响分析[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9 田俊;崔海建;;早稻乳熟初期高温热害气象指标试验研究[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10 李仁忠;刘海英;李建业;叶海龙;余久红;金志凤;;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君;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季干旱、高温的发生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2 庞艳梅;气候变化对四川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趋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靖;华北平原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时空变化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铭诺;基于资料同化方法的山东省夏玉米估产研究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学文;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状况及干旱时空特征[D];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
3 唐德秀;土壤斥水性对蒸散发及夏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陈光杰;夏玉米宽窄行集雨覆盖种植土壤水分运移及其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5 谢晓燕;苏皖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6 刘小雪;河南省夏玉米干旱灾损评估与减损措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沙修竹;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与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8 任景全;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省水稻高温热害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9 李友信;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分布规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郑道远;高温热害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余杏;高温热害已来临 水稻蔬菜巧防护[N];湖南科技报;2018年
2 记者 史力;农作物受旱面积逾600万亩[N];安徽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史力;高温热害咋应对?[N];安徽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玉米缺粒农民愁 高温热害是“祸首”[N];农民日报;2016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杨绮薇;今年高温热害将重于常年[N];南方日报;2010年
6 州科技局供稿;如何预防作物高温热害[N];博尔塔拉报;2010年
7 农友;谨防作物高温热害[N];陕西科技报;2009年
8 通讯员 张明 记者 郭军;气象台提醒果农预防高温热害[N];陕西日报;2009年
9 林滋銮;蔬菜高温热害的防御[N];福建科技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宗锦涛;科学应对我省农作物高温热害[N];湖南科技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