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紫甘薯食品的开发利用

金增辉  
【摘要】: <正>传统甘薯有红心、橙心、黄心和白心等品种。紫甘薯(又称黑薯)是新品种,薯肉呈紫色或深紫色,是一种难得的抗癌防癌、抗衰防老食物。据日本癌症预防研究所对26万人的饮食生活与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志良,李松坚,李润生;改良山川紫甘薯的加工利用[J];中国种业;2004年11期
2 林晓岚,陈惠芳,陈麒麟;紫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跃龙,王克勤,陈静萍;紫甘薯色素提取工艺及保健饮料的研制[J];湖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4 尹晴红,刘邮洲,谢一芝,蒋宁,蔺定运;紫甘薯花色甙的提取条件[J];江苏农业学报;2002年04期
5 许正虹;刘璇;高彦祥;;紫甘薯多酚氧化酶性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8期
6 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8年05期
7 禇学英;;紫甘薯发酵饮料的研制[J];中国酿造;2008年22期
8 李新华;高路;;紫甘薯多酚氧化酶酶促反应最适条件的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8年03期
9 史经略;张安宁;;紫甘薯葡萄酒酿造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1年07期
10 余小领;赵丰;李学斌;刘勤华;马汉军;;紫甘薯保健果冻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1期
11 杨颖;夏其乐;陈剑兵;邢建荣;陆胜民;;紫薯花色苷的理化性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11期
12 窦勇;;紫甘薯营养果冻的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13 唐琳;范凤玲;王涛;;紫甘薯米酒生产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14 朱红;钮福祥;张爱君;孙健;徐飞;;紫甘薯乳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2期
15 沈昌;;酶解紫甘薯研发新型米酒[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12期
16 罗跃中;李继睿;郑莉;;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1年01期
17 高路;李新华;;紫甘薯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褐变强度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6期
18 杨华;赖青青;陈林松;陈艳;秦琦;;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色素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4期
19 陈新;周宏;柳闽生;张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紫甘薯中痕量元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年12期
20 涂宗财;李金林;刘成梅;刘光宪;张博;;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薯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颖;陈剑兵;陆胜民;;紫甘薯花色素苷的理化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岳静;紫甘薯红色素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吕锋;紫萝卜花色苷的提取、结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王金华;乌洋芋理化品质及其色素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徐长亮;残次果蔬L型乳酸发酵饮料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姜平平;花色苷类物质抗氧化生理活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崇;紫甘薯红色素的特性[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2 徐志朝;紫薯营养价值的开发与利用[N];中国食品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武淑贤;多功能紫薯“红得发紫”[N];中国食品报;2011年
4 倪中伟;中秋将至 月饼登场 今年的月饼如何选购[N];镇江日报;2007年
5 陆达;神秘工艺配方展现民族瑰宝[N];国际商报;2006年
6 记者 张龙 曾仰胜;满城尽飘普洱香[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7 记者 何建昆通讯员 张建国 刘明;我国首条标准化大蒜油生产线建成[N];科技日报;2007年
8 ;科技创新为引擎 紫薯粉丝填空白[N];大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罗臻 通讯员 向斌;黄金山食品工业园主打环保牌[N];黄石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谢玲;紫薯美丽又美味的花青素食品还需慧眼巧识[N];中国食品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