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冶城地望的新证据
【摘要】:本文从文献资料中发现了秦汉闽越、东欧史地变迁的最新线索,认为“章安故冶,闽越地”是闽越国与初置于闽越故地的冶县曾一度控有东瓯故地的历史实录,而不是闽越故地及冶城在浙江的根据。西汉后期起,析冶县东欧故地置回浦县,才形成“闽越为冶”在福建、“东欧为回浦”在浙南的局面。通过考古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确定闽越遗迹集中分布的今福州一带正是文献描述的海滨冶城,而闽北汉代城址只是余善的割据地。
|
|
|
|
1 |
陈尚君;;唐代闽籍诗人考[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
2 |
陈国华;;百越遗风[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
3 |
刘朝晖;;转换与增值——清水祖师形象的历史演绎[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
4 |
王振镛;;论闽越研究[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黄启权;;闽越国的兴衰[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6 |
林汀水;;闽越王国疆域考[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7 |
林忠干;;汉代福建地区闽越、山越人口考[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8 |
杨琮;;西汉闽越国的军事制度与装备[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9 |
刘朝晖;;秦汉时期闽越的社会形态[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10 |
杨琮;;闽越国社会经济的再探讨[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
|
|
|
|
1 |
胡正伟;黄周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