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闽越冶城地望的新证据

吴春明  
【摘要】:本文从文献资料中发现了秦汉闽越、东欧史地变迁的最新线索,认为“章安故冶,闽越地”是闽越国与初置于闽越故地的冶县曾一度控有东瓯故地的历史实录,而不是闽越故地及冶城在浙江的根据。西汉后期起,析冶县东欧故地置回浦县,才形成“闽越为冶”在福建、“东欧为回浦”在浙南的局面。通过考古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确定闽越遗迹集中分布的今福州一带正是文献描述的海滨冶城,而闽北汉代城址只是余善的割据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炳钊;对闽中郡治及冶都冶县地望的一些看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蒋炳钊;关于福建奴隶制和封建制问题的讨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01期
3 郑树荣;龙泉剑产于何处[J];体育文化导刊;1984年06期
4 林忠干 ,梅华全 ,张仲淳;论汉武帝平定闽越之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5 辛土成;西汉时期闽越社会经济的探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02期
6 林蔚文;闽越冶都不在今福州再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7 王志邦 ,黄佩芳;瓯越源流新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1期
8 林忠干;从考古发现看秦汉闽越族文化的历史特点[J];东南文化;1987年02期
9 蒋炳钊;从闽越史探讨福建境内封建郡县始置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10 陈剑;古代闽越族与现代闽南语系居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君;;唐代闽籍诗人考[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陈国华;;百越遗风[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3 刘朝晖;;转换与增值——清水祖师形象的历史演绎[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4 王振镛;;论闽越研究[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启权;;闽越国的兴衰[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林汀水;;闽越王国疆域考[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忠干;;汉代福建地区闽越、山越人口考[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杨琮;;西汉闽越国的军事制度与装备[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刘朝晖;;秦汉时期闽越的社会形态[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杨琮;;闽越国社会经济的再探讨[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正伟;黄周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清华;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N];福建日报;2000年
2 宁旅;千古风流到此看[N];华东旅游报;2000年
3 王军;南京寻史迹[N];吉林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俞巧云 本报实习生 宋元晖;朝天宫:展现南京古都风貌的“明珠”[N];新华日报;2000年
5 程平;福州史迹旅游线路亟待开发[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厦门记者站 史蔓蓉 邱桂春;福建大金湖打出市场化运作组合拳[N];中国旅游报;2003年
7 ;汉唐古城 千年风情[N];福建日报;2003年
8 林文志;中国的庞贝古城——闽越王城[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9 宋京生;“折射”幽微的古闽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朝晖 实习记者 龚小妹;福州城市旅游 缘何旺不起来[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