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煤层采动覆岩富水性变化规律瞬变电磁法动态监测

胡雄武  徐虎  彭苏萍  张平松  付茂如  
【摘要】:黄河流域中上游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掌握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陕北柠条塔煤矿南翼为研究区,通过地质与地电条件的分析,建立了地电模型;基于时域电磁场理论,模拟分析了正常(不含水)和异常(局部含水)地电模型条件下瞬变电磁场的扩散过程和发射回线中心点电压曲线的衰减特征,结果反映10 ms内含水异常体的瞬变电磁场响应明显,且不同层位含水体的响应时间和幅值有较大差异,从理论上表明了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研究区地下水的可行性。针对研究区测试条件,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确定选择25 Hz的发射频率有利于瞬变电磁场衰减早、中期数据的获取。通过对研究区地层的瞬变电磁场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了2~(-2)煤层开采前后地层在纵横向上的电性变化特征,表明煤层开采总体上降低了直罗组(J_2z)和延安组(J_2y~5)岩层的富水性,且相对富水区位置从采前的中至北部变化为采后稳定期的东北部,指出富水性的变化与地层结构的改变、上覆土层隔水性能的变化以及地下水补给等密切相关,进一步反映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统具有显著影响。最后,讨论认为瞬变电磁动态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进一步综合研究区其他成果从整体上揭示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规律,从而为该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王宁;;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层顶板水文异常区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7年05期
2 邢楷;王克南;樊林林;;不同煤层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法探测应用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0年09期
3 丁焕德;毛仲敏;何琪;;榆横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研究[J];采矿技术;2014年03期
4 李雄伟;;磁法在煤层火烧区边界勘查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年12期
5 任英举;唐聪亮;周光;张超;蒋鹏;;对某矿补勘工程中煤层风氧化带判定标准及划定依据的探讨[J];能源科技;2020年04期
6 简建;;江西省煤层稳定程度定量划分方法的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16年04期
7 李振华;陈占军;姬安召;余岚;于江涛;;庆阳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煤层识别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年08期
8 霍丙杰;张宏伟;韩军;;地质构造对煤层复杂性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3期
9 韦重韬,周荣福;煤层气多煤层扩散逸失地质历史模型及数值模拟[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生全,樊怀仁,王万信,黄立本;煤层深部风化及其预测[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2期
11 周义平;试论锗在煤层中分布的两种类型[J];地质科学;1974年02期
12 梁谢成;;森林与煤层[J];人民文学;1986年12期
13 王刚;王启春;郭广礼;李伶;黄平;;地震反射波在煤层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20年03期
14 吴蒙;秦云虎;杨柳;朱士飞;王晓青;杜俊红;曹磊;;宁夏任家庄煤矿9~#煤层煤质及元素分布特征[J];中国矿业;2020年10期
15 陈明;;侏罗纪沙砾岩含水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年Z1期
16 张良;;煤田测井中的煤层判断及定厚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年04期
17 琚宜文;谭静强;侯泉林;谭永杰;武昱东;;煤层流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宏科;;烧变岩及3~(-1)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李海山;文智;;煤层强反射匹配分离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王秀东;武旭仁;;薄层反射理论在巨野煤田煤层解释中的应用[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4 滕子军;赵善友;;煤田钻探中煤层坍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田干;;煤层底板导高带“三带”划分理论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6 徐玲;李彦周;;开滦荆各庄矿9煤层顶板水综合防治技术[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陈鸿春;;提高探放煤层底板灰岩水钻孔成功率的试验[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郭联合;王子生;王炳华;;用地震方法圈定煤层火烧区边界[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9 毛海波;李文捷;蒋立;;强煤层屏蔽正演及其校正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唐景忠;;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煤层的可采性浅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2资源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查理论与方法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1 郭爱煌;雷贵忠;张典荣;朱晓荣;王鸿;;顺煤层钻进监测系统的研究[A];1999年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年会:陕西地球物理文集(三)[C];1999年
12 申宝宏;张金才;;用相似模型实验研究煤层采动影响规律[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13 崔若飞;王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宏观结构[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4 时作舟;唐建益;;直接勘探煤层的地震技术[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15 吴永贵;戴敬儒;;象顶井田构造特征及对煤层的影响[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16 唐景忠;;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煤层的可采性浅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5固体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研讨会[C];2013年
17 陈康;薛国强;孙玉壮;;利用瞬变电磁法预测煤层顶板涌水量[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55煤炭资源与矿山安全地球物理[C];2015年
18 王秀东;陈清静;林羽;;基于薄层反射理论的煤层解释方法及应用[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19 闫述;薛国强;孔祥儒;;瞬变电磁场的时变点电荷微元解[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0 ;煤矿岩浆岩侵入对煤层影响学术交流会[A];中国煤炭学会会讯(第58期)[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武光明;薄基岩区煤层开采上覆土层变形破坏与渗流演化规律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刘志新;矿井瞬变电磁场分布规律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4 杨海燕;矿用多匝小回线源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5 白培中;西山煤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多煤层段压裂技术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周磊;激发极化介质三维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韩自豪;磁性源瞬变电磁场水平分量响应特征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许新刚;矿井含水构造瞬变电磁场响应及透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9 吴宇;煤层中封存二氧化碳的双重孔隙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陈同俊;P波方位AVO理论及煤层裂隙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1 于光明;利用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预测煤层裂隙[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12 陆小霞;沁水盆地南部深煤层煤层气地质特殊性及产能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13 林庆西;煤层AVO正演模拟及煤储层基本参数地震预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14 胡博;矿井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的边界元法[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5 邓中俊;矩形小回线源三维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及堤坝渗漏探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6 刘晓;瞬变电磁法三维正演及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7 杨宁;煤层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18 姜志海;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19 李睿恒;基于矢量有限元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三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0 张莹莹;地空瞬变电磁法逆合成孔径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秋芳;煤层震波参数测试与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2 刘浩;袁店二井煤矿岩浆侵入特征及其对煤层特性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孟玲龙;黔西龙场煤矿多煤层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蒋婷婷;神南矿区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齐承霞;煤层超前探测中的探地雷达信号处理[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6 程孝华;黔西北旧院煤矿区晚二叠世煤层煤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志文;煤层含气量的测井评价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8 周丹;潞安矿区山西组3#煤层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郑燕;复杂构造区煤层开采地下水数值模拟与应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10 叶凌燕;淮南望峰岗井田C_(13)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意义[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1 刘海燕;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2 温来福;回线瞬变电磁场2.5维FDTD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13 张莹;多匝小回线瞬变电磁场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14 赵海娇;典型地电异常的三维地—井瞬变电磁场特征与分布规律[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15 陈从磊;岱河矿6煤层底板灰岩水富水性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6 刘志强;煤层地应力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7 林云;地下瞬变电磁场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多异常响应特征[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18 李春辉;新密煤田裴沟矿主采煤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19 豆贯铭;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系煤层赋存特征及控煤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0 乐琪浪;煤层层间滑动构造发育规律及定量化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石云华;贵州:地震法新技术精探地下煤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连小强卢和举;将乐煤矿普查发现优质煤层[N];福建日报;2007年
3 李自良;云南西北发现煤层[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连小强 卢和举;福建将乐发现优质煤层[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记者 于德福;准格尔煤层中大量伴生镓[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6 连小强卢和举;福建将乐发现优质煤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石云华;贵州:地震波技术精探地下煤层[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李吴波 肖锋;突破传统 开拓新路[N];中煤地质报;2007年
9 张建立 肖宝巨 王延奎;科技在煤层深处发光[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4队 石彦强;沁(源)—安(泽)区11号煤层聚煤规律研究[N];山西科技报;2003年
11 刘统波 王士路;坚韧不拔 破难攻坚[N];中国矿业报;2014年
12 高富丽;地调局携手矿联培训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3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瞬变电磁法:把矿体“看”得更清楚[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4 安伟;煤层含气量测试方法有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