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采煤工作面底板水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

胡雄武  孟当当  张平松  吴荣新  
【摘要】:深部煤层开采受下伏灰岩水害威胁日益严重,探测采煤工作面底板富水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矿井电法是富水区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存在对富水区定位不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对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富水区的判定精度,在充分分析单巷电法和双巷电透视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视电阻率观测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提出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以全空间球状模型为例,给出了球状模型外空间中任意三极装置的视电阻率表达式。针对采煤工作面内侧、巷道和外侧底板不同位置的5个低电阻率模型,分别计算了全方位和双巷透视视电阻率数据,通过三维反演分别获得了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的电阻率图像,对比可见:①在平面上,前者的低阻核心区与5个模型位置一致;后者的低阻核心区与工作面内侧及巷道底板的3个模型位置一致,而与工作面外侧底板的2个模型位置存在误差,误差系数分别为1.0和2.0,反映工作面外侧模型距离巷道越远,误差则越大;②在垂向上,两者对模型深度的判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但相比而言,前者定位误差小,对模型深度的判定更准确。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方位视电阻率反演过程中,单巷测深数据与双巷透视数据之间能够相互约束,促使低电阻率球状模型的准确归位,体现了全方位视电阻率探测方法的优越性。工程实践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胡雄武;孟当当;张平松;吴荣新;;采煤工作面底板水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J];煤炭学报;2019年08期
2 郝延松;胡博;于润桥;吴莉佳;;磁性源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计算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2年06期
3 高立新;戴勇;杨彦明;;视电阻率典型变化成因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08期
4 李爱勇;柳建新;杨生;;大地电磁资料处理中有效视电阻率的利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5期
5 韩自强;冯兵;陈红;朱炯;;电性双极源频率域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及应用效果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4期
6 王顺国;熊彬;;广域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4期
7 朱希安;中间层电阻率渐变的频测视电阻率公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闫国翔;尹秉喜;杨勇;;电性源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定义[J];物探与化探;2017年05期
9 陈小红;白运;郑凯;李晓晨;;基于全区视电阻率的中心回线瞬变电磁快速成像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10 郭嵩巍;王绪本;;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5期
11 戚志鹏;李貅;朱宏伟;马炳镇;张军;吴琼;;大定源装置下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定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4期
12 赵福元;严良俊;何展翔;陈小斌;;线源时间域电测深全期全区视电阻率求解[J];地震地质;2010年03期
13 王志明;地下点源充电法视电阻率参数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4 强建科;罗延钟;汤井田;李永兴;;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全时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5期
15 杨海燕;邓居智;张华;岳建华;;矿井瞬变电磁法全空间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16 李文尧;晏冲为;;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全期视电阻率的二分法求解[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7 孙学笃;秦广鹏;曹民远;;基于瞬变电磁法卸压深孔爆破效果研究[J];煤炭技术;2017年05期
18 林长佑,罗东山,武玉霞,吕福林,杨长福,陈军营;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二维阻抗视电阻率计算的源效应校正法[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2期
19 刘百祥;;不规则工作面物探成果图绘制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登海;Maxwell A Meju;卢健;王立凤;何兆海;;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中心方式全程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2 陈峰;安金珍;廖春庭;;野外人工塌陷断裂视电阻率变化实验[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侯宇健;李桐林;陈汉波;张镕哲;;全区视电阻率定义下的场源效应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C];2018年
4 袁博;李帝铨;;正交激励双电极源的电场分量表达式和视电阻率提取优势[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顺国;熊彬;李帝铨;;频率域CSEM全区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雄武;付茂如;骆彬;;矿井瞬变电磁传统视电阻率算法的可靠性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五周年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刘同彬;;高密度电法在工作面底板水害动态监测中的应用[A];陕西省地球物理文集(八):深部矿井灾害源探测实践[C];2008年
8 邓晓红;;浅部不均匀体导致视电阻率拟断面畸变[A];资源、环境与工程电法勘探方法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杨凯;范映冲;邓月华;彭博;;综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的突变级数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二:安全技术及工程[C];2015年
10 高海涛;;倾斜长300m综采工作面开采设备浅析及其工艺实践[A];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成;电阻率成像技术的二维三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杜良;水渗流引起的岩土体电阻率变化规律与动态监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孔松;高温采煤工作面风温预测理论及数值模拟[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刘荣华;综采工作面隔尘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志强;厚煤层错层位相互搭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翟国栋;综采工作面人机环境系统安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杨景才;厚风积砂下浅埋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8 董传彤;宣东二矿采场矿压显现及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韩磊;大采高长工作面采场覆岩运动和支架—围岩系统动态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孟君;综采工作面气水喷雾粉尘防治技术及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平;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复杂地形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新斌;瞬变电磁法大定源回线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刘正;瞬变电磁法大定源回线全区视电阻率计算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房哲;煤矿井下多频点视电阻率监测数椐HHT分频提取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5 刘挺;数据挖掘方法在工程物探电法资料解释中的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6 田继枫;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视电阻率参数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董毅;中心回线瞬变电磁全期视电阻率的计算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8 杩牧笛;浅部厚煤层W型工作面冲击地压显现规律[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9 邵淑成;下分层综采工作面围岩结构特征与巷道布置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10 马菁花;复杂条件下上提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海滨 通讯员 邱美;同煤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N];科技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胡泊 通讯员 张洪斌 刘园锋;职工入井就“坐车”,“下车”即到工作面[N];中国煤炭报;2019年
3 王亚洲;辽宁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开采成功[N];中国煤炭报;2019年
4 通讯员 郭洁清;开滦欢矿公司 创新引领 实现重点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N];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
5 王寅;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好在哪?[N];中国矿业报;2018年
6 记者 王丽丽 通讯员 赵光礼 李明锋;西南唯一省级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建成[N];中国煤炭报;2018年
7 王新尹 叶温和;黄陇基地首个超大型综采工作面建成[N];中国煤炭报;2015年
8 张国伟 何向杰;这里有一个能“转圈”的工作面[N];中国煤炭报;2014年
9 通讯员 李振;我国最大海下采煤工作面投产[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李振 杨轩峰 魏方亮;我国第七个海下采煤工作面投产[N];中国矿业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