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开采逆断层对冲击地压的诱导机制
【摘要】:基于逆断层形成机制,理论分析了逆断层周围的地应力环境,并以义马F16逆冲断层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其圆弧形态断层面的简化力学模型,得到了临近断层带两盘一定范围的应力分布特征;通过相似模拟实验观测了断层活化-失稳阶段对工作面冲击的物理过程,研究了冲击前后断层滑移与煤层应力变化规律;应用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现场实践,分析了临近F16逆冲断层典型冲击地压案例,揭示其发生的受力特征。综上研究表明:当上覆坚硬岩层阻挡软弱煤岩体沿断层面向上逆冲滑动时,临近断层带的坚硬煤岩体会产生应力集中,并在断层两盘一定范围内出现应力升高;临近断层回采过程中煤体所受的超前支承压力、断层支承压力、两盘失稳滑落对煤体冲击以及断层突然失稳破坏所产生的高能应力波会随着工作面与断层距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按其一种或几种的叠加作用效果将逆断层诱发的冲击地压分为构造应力模式、断层活化模式与断层失稳滑动模式。从逆断层带地应力环境、采动影响下临近断层煤体受力特征与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失稳滑动对工作面动载冲击效应方面,系统地揭示了逆断层对冲击地压的诱导机制,为逆断层诱发的冲击地压预警与防治提供参考。
|
|
|
|
1 |
王长胜;浅谈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00年02期 |
2 |
潘一山;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0年01期 |
3 |
朱清安,史蒙;冲击地压的混沌特性及动力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4 |
王蓓,吴继忠,Bernard DRZEZLA;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
5 |
王晓涛,张成训;新汶矿区防治冲击地压初探[J];中国煤炭;2001年04期 |
6 |
王庆阳,张德利,李国宏;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J];煤矿安全;2002年07期 |
7 |
董礼,张中,闫庆峰;西安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8 |
何全洪;砾岩运动与冲击地压的关系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
9 |
李希勇,张修峰;典型深部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
10 |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
11 |
张若祥;冲击地压的最新分类与防治对策[J];煤;2003年05期 |
12 |
王顺;工作面冲击地压成因及其防治[J];同煤科技;2003年02期 |
13 |
周峰
,傅玉祥;深部冲击地压煤层开采有新技术[J];煤炭科技;2004年02期 |
14 |
王加升;防治冲击地压综合措施的应用[J];煤;2004年03期 |
15 |
代高飞,尹光志,皮文丽,李东伟;用滑块模型对冲击地压的研究(I)[J];岩土力学;2004年08期 |
16 |
王维豹;煤体冲击地压防治的实践与认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7期 |
17 |
冀贞文;浅谈新汶矿区冲击地压防治综合技术[J];煤矿安全;2005年09期 |
18 |
张成庆,孟宪琨;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炭技术;2005年02期 |
19 |
尹光志,代高飞,皮文丽,李东伟;冲击地压的滑块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3期 |
20 |
吕保民;;冲击地压的预测与防治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