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煤矿水采区冲击地压的研究
【摘要】:陶庄煤矿水采二号煤层冲击地压发生频繁。作者在现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相似材料和有限元模拟研究,认为陶庄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是: 1.在高应力区开拓巷道,造成支撑约束条件的改变,破坏了煤体平衡条件; 2.由于悬露面积增大或老顶来压引起支承压力集中和转移。防止冲击地压发生的关键是采取合理的开采程序,实现在低应力区掘进和维护巷道: 1.所有分段上山顺煤流方向回采; 2.分段上山所有区段应采取图8所示3区段联合推进的开采程序; 3.在上山煤柱中,可以考虑采用沿采空区边缘重新掘溜煤上山,沿走向布置回采巷道的方案。最后作者介绍了利用顶底板移近量曲线的最大曲率点推断支承压力高峰位置和利用顶板断裂前后压力显现变化规律推断老顶来压进行冲击地压预测的新方法。
|
|
|
|
1 |
王乃鹏;;浅析生产矿井冲击地压治理途径[J];煤矿开采;1991年02期 |
2 |
潘立友,牛学良;放顶煤开采对控制冲击地压的认识[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
3 |
王保松;千秋煤矿冲击地压的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州煤炭;1995年04期 |
4 |
张振洪;马全礼;;回采巷道冲击地压预测与解危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30期 |
5 |
韩安民,张周权;旗山煤矿冲击地压灾害浅析[J];煤炭科学技术;1997年04期 |
6 |
公茂泉;对山东煤矿冲击地压的认识及防治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1997年01期 |
7 |
陶春玉,齐新良,王结流,纪厚民;孔庄矿水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苏煤炭;2003年02期 |
8 |
齐庆新,刘天泉,史元伟,吕家立;冲击地压的摩擦滑动失稳机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
9 |
崔德仁;挖出来的“自然”灾害[J];当代矿工;1996年07期 |
10 |
宋维源,潘一山,沈连山;冲击地压的非线性动力反演及预报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
11 |
王克杰,李永明,李仕明,翟新献,张吉林;能量分析在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2 |
李坤,田慧欣,宋守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预测[J];中国矿业;2004年10期 |
13 |
朱之芳;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实验室研究报告——用煤(岩)刚度建立冲击性指标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14 |
冲击地压课题组
,赵本钧;抚顺龙凤矿冲击地压成因规律、预测和防治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85年02期 |
15 |
贺承喜;急倾斜天眼施工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J];煤矿安全;1986年04期 |
16 |
朱之芳;;全应力应变曲线在冲击地压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86年03期 |
17 |
戴维福里德;周先明;;关于冲击地压问题的研究[J];采矿技术;1986年14期 |
18 |
李信;冲击地压应力空间的模拟试验及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1987年01期 |
19 |
郑痴佛;4.“AWIA’87”冲击地压软件包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
20 |
李兴亚;忻州窑矿冲击地压的特点与成因分析[J];同煤科技;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