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方法概论

张卫  于仲  
【摘要】:煤层采动后上覆岩体原有应力重新分配,造成采场附近的岩体破坏。当开采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会出现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的监控问题。故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是采煤工作的重点。通过对煤矿覆岩破坏探测现状的分析,详细说明了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比较。在实际生产中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应因地制宜,多种方法相互结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新河;崔石磊;赵俊楼;田灵涛;陈龙;赵天佑;;岳城水库下综放开采厚煤层的工程实践[J];中国煤炭;2009年10期
2 王壹;杨伟峰;李明;刘曦;;采动断层活化引发突水机理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8期
3 周钢,李世平,张晓龙,顾实宝,姜玉东;微山湖下断层煤柱留设与开采技术的模拟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1997年05期
4 涂敏,刘泽功;顶板抽排瓦斯钻孔位置相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4期
5 牛昭芳;董仕深;;微型三向应力传感器在塑性泥相似模拟中得到应用[J];锻压技术;1989年03期
6 朱鲁,郭建斌,程久龙,温兴水;反程序开采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4期
7 陈荣华;白海波;冯梅梅;;综放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8 刘贵林;赖增春;;1602工作面采煤可行性论证[J];企业标准化;2007年08期
9 闫志海;宋选民;付玉平;张占春;莫江;;寸草塔矿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吕霁;孙世国;;特厚煤层综放开采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J];中国煤炭;2010年01期
11 ;用应力分析法对水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计——对淮南李咀孜煤矿东二采区淮河下开采的有限单元与光弹性分析[J];矿山测量;1977年01期
12 肖江,蒋新军,陈建强;立体相似模拟实验判断老顶来压的新方法[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4期
13 颜玉坤;温廷中;;利用钻孔确定采空区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高度[J];甘肃地质;2009年01期
14 全永平;焦仁义;;关于大明煤矿开采1602工作面探放水的论证[J];当代矿工;2009年08期
15 孟怀安;王强;;利用钻探手段确定煤层采空区“两带”高度[J];地下水;2009年05期
16 刘勇;;导水裂隙带法在贵州小型煤矿开采沉陷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1年04期
17 冯宝兴;董现锋;;水体下压煤综放开采试验研究[J];中州煤炭;2011年04期
18 张恩强;张建忠;刘金辉;;煤矿上行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9 万虹,徐长佑;湖南邵东石膏矿采场稳定的相似模拟材料的研究[J];中国矿业;1996年01期
20 陈红喜,史红宇,祁永恒;坚硬顶板综放采场矿压的相似模拟研究[J];煤矿开采;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平;孙如华;王维理;张志勇;赵向军;;陕北榆神府矿区浅部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及其环境生态意义[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李洋;李文平;刘登宪;;潘谢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关系回归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冯海福;;徐家沟煤矿白石河下开采分析与防治措施[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启蒙;胡戈;许光泉;;综放开采条件下“两带”高度探测与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5 王义海;王文顺;顾大钊;;钻井参数模拟试验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5年
6 孙海涛;胡千庭;林府进;;地面钻井变形破坏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杜锋;杨本水;;巨厚松散层下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破坏移动机理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隋旺华;;山东金乡矿区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及地表沉陷预测[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余学义;周杨;杨子星;李广成;张旺荣;;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立忠;;某矿水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规律研究[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锦平;综放面顶煤压裂规律及成拱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云龙;空间站舱内流动和传热的地面模拟及数值分析[D];清华大学;1997年
3 任松;岩盐水溶开采沉陷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孙海涛;采动影响下地面钻井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李义;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与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正和;回采巷道顶板切缝减小护巷煤柱宽度的技术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胡耀青;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8 陈长华;基于模糊渗流理论的采场自然发火位置预测模型及其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9 刘宪权;安太堡矿露井联采边帮参数与工作线长度优化[D];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
10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杨;陈家沟煤矿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增辉;大断面煤巷锚固参数的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3 许勃;急倾斜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冬;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及锚杆支护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5 何雪峰;张庄矿三软煤巷锚网支护参数及安全可靠性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6 代金秋;采空区充填控制覆岩沉降相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柴肇云;20m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磊;巷道围岩变特征锚杆工作载荷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向阳;采空场上覆岩体变形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吴海燕;模拟冻融界面的冻土模型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