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后持续弱光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给弱光条件下小麦持续高产及耐荫性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2和济核916为试验材料,于花后设置3个不同的遮光处理(不遮光、遮光30%和遮光60%),分析花后持续弱光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济麦22和济核916旗叶叶绿素a、b含量在花后0~25d保持较高水平,之后迅速降低。遮光后两品种旗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济麦22的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贮存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及两品种的经济系数显著降低。花后遮光改变了小麦籽粒灌浆进程,显著降低了两品种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延长了济麦22的渐增期和快增期持续时间,减少了缓增期的持续天数,遮光60%处理显著降低了济核916渐增期持续时间,推迟了其灌浆高峰的来临时间。遮光30%和60%条件下济麦22分别减产27.7%和35.4%,济核916分别减产29.49%和64.39%。遮光后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随遮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花后弱光会降低小麦光合能力,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最终导致减产。
|
|
|
|
1 |
权立宏;花后缺水对小麦中碳和氮再分配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1995年01期 |
2 |
郭天财,彭羽,阎耀礼,李翔,沈东风,王书子;水分调控对小麦开花后水分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2年01期 |
3 |
;新消息[J];麦类作物学报;1996年02期 |
4 |
宋慧;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王鹏科;柴岩;张盼盼;蒋树怀;;不同品种(系)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
5 |
冯素伟;李淦;胡铁柱;茹振钢;李笑慧;赵书义;;不同施肥量对百农矮抗58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6 |
夏镇澳;王辅德;宛新杉;;开花后去叶与喷糖对小麦籽粒形成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4年02期 |
7 |
周宗岳,曹江林;不育系开花后逐日受精频率的测定[J];种子;1995年02期 |
8 |
黄正来,蔡永萍,葛树广,许化武;延衰剂对小麦开花后物质积累运转的调节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9 |
任正隆,李尧权;小麦开花后的物质积累、籽粒相对生长率和灌浆速度在品种间的变异[J];中国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
10 |
代晓华;康建宏;邬雪婷;;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春小麦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
11 |
;生理 生化 生态[J];麦类文摘;1997年04期 |
12 |
周蜀芬;胡延玉;李方安;;小麦品种花后的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13 |
田笑明,赵志勇;小麦开花后穗、茎、叶对籽粒形成及产量影响初探[J];新疆农垦科技;1993年03期 |
14 |
卢殿君;陈新平;张福锁;崔振岭;贺明荣;王振林;;花后营养调控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再运移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9期 |
15 |
刘婷婷;张平平;姚金保;封超年;马鸿翔;耿志明;杨丹;;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氮素同化转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年03期 |
16 |
郭文善,封超年,严六零,彭永欣,朱新开,宗爱国;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J];作物学报;1995年03期 |
17 |
刘霞;穆春华;尹燕枰;姜春明;王振林;;花后高温、弱光及其双重胁迫对小麦籽粒内源激素含量与增重进程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年04期 |
18 |
谭彩霞;封超年;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下小麦籽粒的淀粉合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J];核农学报;2012年09期 |
19 |
姚凤娟;贺明荣;李飞;许亮亮;黄传华;邱牧;;花后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2期 |
20 |
刘志增;卢少源;李宗智;;华北地区中高产冬麦品种源库演变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