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CP技术分析棉花纤维差异表达的基因
【摘要】: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多态性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因构象差异而导致的单链DNA片段迁移率的不同。本研究根据棉花基因芯片筛选的纤维发育中差异表达基因设计了162对引物,利用SSCP技术在4个陆地棉品种、4个海岛棉品种中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在162对引物中,146对引物经PCR扩增后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检测出现清晰、明亮的带。经过SSCP分析,54对引物在陆地棉之间产生多态性,共出现116个多态性位点;45对引物在海岛棉之间产生多态性,共出现111个多态性位点;79对引物在陆地棉和海岛棉之间产生多态性,共出现260个多态性位点;36对引物在陆地棉之间、海岛棉之间同时出现多态性。进一步聚类分析后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分别聚在了一起。
|
|
|
|
1 |
靖深蓉,刘少林;陆地棉染色质在海岛棉种质中的分布植物渐渗育种的分子分析[J];棉花学报;1997年03期 |
2 |
张金发,孙济中,刘金兰;海岛棉和亚鸡脚棉叶型对陆地棉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棉花;1991年06期 |
3 |
胡根海;王志伟;张金宝;;陆地棉与海岛棉两个末端氧化酶差异的比较(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5期 |
4 |
尔·格拉维奇;龚正义;;混合授粉法在棉花杂交中的效果[J];中国棉花;1960年06期 |
5 |
伍维模;王家强;牛建龙;彭杰;吕德存;;基于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海岛棉与陆地棉植被指数的对比[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6 |
纪龙邦;蔡干香;郭长生;李鸿飞;樊禄芹;樊位忠;;海岛棉与陆地棉嫁接初试成功[J];中国种业;2008年01期 |
7 |
Loper;G. M.;;蜜蜂对陆地棉和海岛棉亲本的棉花授粉的不一致性[J];中国蜂业;1988年04期 |
8 |
翟学军;李俊兰;郭振生;段世贞;李云树;;对从苏联引进棉花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和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
9 |
胡根海;张金宝;朱颜平;刘向梅;王清连;;陆地棉与海岛棉抗氧保护酶差异的比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0 |
胡根海;王志伟;张金宝;;陆地棉与海岛棉两个末端氧化酶差异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
11 |
;海岛棉和陆地棉杂种优势的利用(一)[J];棉花学报;1974年03期 |
12 |
张金发,邓仲篪,汪斌,左开井,刘金兰,孙济中;棉花陆海杂种部分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3 |
张小全,王学德;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J];棉花学报;2005年02期 |
14 |
肖新龙;杨光刚;王进财;宁波;张秀伟;;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制种[J];新疆农垦科技;2007年03期 |
15 |
;海岛棉和陸地棉杂种优势的利用(一)[J];中国棉花;1974年03期 |
16 |
刘景山,杨宝新,高帙云,杨书君,郑飞,闫勇,班战军;采用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杂交培育高强力中长绒棉[J];中国棉花;2005年03期 |
17 |
华兴鼐
,周行
,黄骏麒
,朱绍琳
,俞淑娟
,张连生
,刘兴民;海岛棉与陆地棉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63年02期 |
18 |
曲健幕;;棉花种间杂种一代利用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62年01期 |
19 |
宋宪亮,刘继华,刘英欣,张勇;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J];中国棉花;2000年11期 |
20 |
伍维模;董合林;危常洲;陈康谓;杨仁碧;支金虎;;南疆陆地棉与海岛棉光合-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