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铬渣厂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以废弃铬渣厂及其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5个区域土壤样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了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SOM)、总磷(TP)、速效磷(AP)、速效氮(AN)和铵态氮(NH_4~+-N)含量均在下游最高、车间最低。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种;纲水平上,Alph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Vicinamibacteria、Gemmaproteobacteria和Chloroflexi为优势菌种。总体来看,在重金属与土壤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下,微生物丰度更倾向于受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TP、硝态氮(NO_3~+-N)和大多数重金属元素是微生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Actinobacteria与大多数重金属具有趋同性,对重金属耐受能力最强;金属元素Pb对细菌的生长繁衍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即金属元素的不同对土壤细菌类群的影响有差异。综上,废弃厂区修复治理过程中应考虑营养元素的投入与优势菌种的选择。本文研究加深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的了解,为废弃铬渣厂受污染的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
|
|
1 |
潘海峰,邵水松;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环境与开发;1994年02期 |
2 |
梁波;;解毒铬渣中残余Cr(Ⅵ)溶取方法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年04期 |
3 |
王兵;;铬渣堆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估[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8年04期 |
4 |
高重密;;铬渣,随时引爆的安全隐患[J];化工管理;2011年09期 |
5 |
张远;;铬渣污染,“毒瘤”难除?[J];企业观察家;2012年08期 |
6 |
吴之如;;剧毒铬渣岂能一堆了之[J];绿色视野;2011年10期 |
7 |
张海静;肖劲光;肖武;贺妮;;高浓度铬渣土稳定化/固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20年03期 |
8 |
张兴林;荆涛;白亮;;铬渣无害化解毒处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省为例[J];环境保护;2016年07期 |
9 |
公飞;;由铬渣污染事故引发的思考[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3期 |
10 |
李思源;;规范引导解毒铬渣应用于水泥工业[J];中国水泥;2014年08期 |
11 |
郑敏;李先荣;孟艳艳;廖辉伟;;氯化焙烧法回收铬渣中的铬[J];化工环保;2010年03期 |
12 |
;国家正在制定方案 彻底治理铬渣污染[J];新材料产业;2004年09期 |
13 |
刘世明;碳铬渣综合利用初探[J];铁合金;2003年03期 |
14 |
李敬梅,李飒,王丽娟,杨进良;铬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在工程应用中的研究[J];粉煤灰;2003年03期 |
15 |
王永增;铬渣污染环境的经济损失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2年11期 |
16 |
兰嗣国,狄一安,王家贞,李治琨;解毒铬渣安全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1期 |
17 |
兰嗣国,殷惠民,狄一安,任剑璋;浅谈铬渣解毒技术[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3期 |
18 |
郑礼胜,王士龙,李建霞;铬渣的稳定化研究[J];现代化工;199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