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露头、井震及地球化学综合厘定层序界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为例
【摘要】:侏罗系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的含煤和含铀岩系,目前对侏罗系层序界面的识别主要依靠野外露头、录井岩性等进行宏观厘定,但在宏观特征无明显差别的地层中,层序界面厘定往往存在人为经验识别的随意性。为此,通过东北缘露头剖面和近千口钻孔电测曲线等常规识别工作,综合二维地震剖面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垂向上的变化,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中识别出3个长期旋回层序界面(TSB1—TSB3)和7个中期旋回层序界面(SB1—SB7)。由于CIA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延安组和直罗组沉积期古气候环境的变化,可将其用于层序界面厘定。综合识别层序界面不仅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赋予关键层序界面古沉积环境属性,减弱人为经验识别的影响,从而为整个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可靠依据。
|
|
|
|
1 |
张天福;张云;程银行;苗培森;奥琮;金若时;段连峰;段霄龙;;利用露头、井震及地球化学综合厘定层序界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侏罗系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年01期 |
2 |
冯海霞;;巴楚-塔中地区奥陶系层序界面识别与划分[J];内江科技;2015年03期 |
3 |
何治亮;高志前;张军涛;丁茜;焦存礼;;层序界面类型及其对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6期 |
4 |
石兰亭;潘树新;郭维华;王建功;王天奇;董丽红;;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
5 |
苏宗富;薛艳梅;邓宏文;郝明强;;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构建样式、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动力学分析[J];地球学报;2008年04期 |
6 |
杨俊生;陈世悦;袁波;;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层序界面的识别[J];世界地质;2010年02期 |
7 |
蔡忠贤,贾振远;碳酸盐岩台地三级层序界面的讨论[J];地球科学;1997年05期 |
8 |
方勇,邓宏文,唐子军,石世革,陈狄;层序界面在预测樊东地区岩性圈闭中的作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4期 |
9 |
李永军;牛海平;杨高学;王冉;佟丽莉;;基本层序界面类型及其在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中的应用[J];地质通报;2016年08期 |
10 |
侯中健,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彭军;右江盆地海相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界面成因类型与盆地演化[J];沉积学报;2000年02期 |
11 |
王铭;;准南煤田侏罗系地层层序界面识别及意义[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6期 |
12 |
石先滨;翁茂芝;罗红;许露露;龚志愚;赵雪松;段先锋;;湖北恩施硒富集区中二叠世孤峰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6年01期 |
13 |
田杰;柳成志;杜鸿烈;张明亮;田君;;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至铜钵庙组层序界面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0期 |
14 |
刘豪,王英民,王媛,金武弟;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界面结构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
15 |
吴赞华;李忠权;时燕华;;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6期 |
16 |
周敏,龚绍礼,金高峰,张春晓,刘效贤,朱建华,萧敬生;丰城矿区乐平组层序界面特征[J];江西煤炭科技;1998年02期 |
17 |
李庆平,王继广,张富中,段景文,肖武,朱继托,侯建华;鲁西寒武系中部二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变化特征[J];山东国土资源;2004年04期 |
18 |
梅冥相;;从正常海退与强迫型海退的辨别进行层序界面对比:层序地层学进展之一[J];古地理学报;2010年05期 |
19 |
刘丽娟;朱思源;高有峰;白雪峰;刘平粟;;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