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原面临人口流动大考验

王圣志  文贻炜  拉巴次仁  
【摘要】: <正>一夜之间突然增加两倍左右的进藏人流,是否有足够的接待能力和管理应急体系“猛增的旅游人流,对青藏高原来说, 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拉萨市旅游局局长果果回答《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用“机遇”和“考验”这两个关键词做为开场白。西藏自治区旅游局预测,青藏铁路于7月1日试运营后,进藏旅客人数会急剧增长。火车开进拉萨,西藏每天新增 3000-4000名旅客,加上航空与公路客运,每天进藏人数将在5000人左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石英;;青藏高原的石头世界——中外科学家赴藏科学旅行散记[J];中国民族;1980年08期
2 黄英海;刘通;;玉树牦牛[J];中国民族;1980年12期
3 ;英国伯明翰大学哈米尔特教授来校访问[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0年02期
4 邱陳;劉呂;;貢嘎山植被考察記[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07期
5 陳日濃;;玉樹——高原牧區紀行[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12期
6 王春生;;牦牛——“高原之舟”[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12期
7 刘海义;王荣谦;;古城昌都[J];中国民族;1982年05期
8 卜文;青藏高原在召唤[J];中国民族;1983年09期
9 ;我国第二大河——黄河[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3年05期
10 格勒;;青藏高原上的藏族[J];中国民族;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本兴;焦克勤;郑文兰;;青藏高原有无大冰盖之争的由来与展望[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王文颖;;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及其测量[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邓万明;;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位置——关于青藏高原非对称陆内俯冲作用的讨论[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孙鸿烈;;青藏高原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5 孙鸿烈;郑度;;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与科学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成升魁;谷树忠;;青藏高原在开放中发展与探索[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唐哲明;;青藏高原地体的划分及其演化[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高锐;;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变形与陆壳运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傅容珊;黄建华;;地幔深部物质热运动及青藏高原动力学[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39)Ar-~(40)Ar定年技术及其在青藏高原多期地质事件年代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薛典军;青藏高原航磁测量及雅鲁藏布江双航磁异常带的性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邓孺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反演及冷热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4 杨兴科;藏北羌塘盆地热力构造作用特征及其演化[D];西北大学;2003年
5 朱利东;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峰;阿尔金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地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7 时志强;羌塘盆地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远景[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周厚云;最近135ka甜水海碳酸盐元素指标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王东;青藏高原水生植物地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陈多福;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形成分解动力学及微生物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斌;北冰洋与青藏高原近地面边界层湍流参数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丛春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平流层和对流层之间质量交换的分析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3 王勇;武都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蔡艳;青海高原(东部)土壤放线菌资源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5 周宁芳;近50年全球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6 饶晓琴;青藏高原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刘勇勤;晚中新世以来东北印度洋赤道海岭的远洋沉积记录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8 张晓莉;青藏高原GPS速度场的形变特征及岩石圈形变动力机制[D];长安大学;2003年
9 陈建兵;青藏高原地壳形变位移反分析模型及其动态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刘孙君;GPS约束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位移场模拟及应力应变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达;北纬30度线探秘[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石庆忠 王桥;东风康明斯为何走俏市场?[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记者 陈慧芳 刘立成 湖北科技报记者 扬琴 湖北经济报记者 程涛;“地理因素”之新说[N];中国气象报;2000年
4 记者 冯颖;陆面模式研究获突破[N];中国气象报;2000年
5 记者 陈宜;虚假广告中药品广告占大头[N];中国质量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宋喜群;藏医药事业如何获得良性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7 金夏;《青藏高原游牧文化》[N];甘肃日报;2000年
8 金夏;《天葬——藏族丧葬文化》[N];甘肃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尹传红;西部大开发:设施基础何以筑?[N];科技日报;2000年
10 林红梅;新航行系统在我国问世[N];科学时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