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古诗十九首》中女性形象的审美分析

陈云芊  
【摘要】:在《诗经》中,创作个体既没有突出自身因素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也没有强调女性形象本身的审美性,在这两方面,他们所付出的力量是均等的,但创作手法显得落后。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则打破了这种力量均衡,强调了自身因素对形象塑造的影响。在这里,朦胧模糊的女性外形仅是作者表现自我的工具,女性形象的"神"清晰突出。这种变化体现了作家创作思维的进步,在古代诗歌女性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张婧磊;;论文化观念流变与女性形象塑造[J];理论界;2005年12期
2 徐欧琦;;从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看金庸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J];散文百家(理论);2021年03期
3 廖文霏;;略论影响李贺诗歌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几个因素[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乔焕斌;;张贤亮女性形象塑造的误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费团结;“魔镜”告诉我们什么——试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红河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佳欢;;“女强人”的困境——试论朱秀娟《女强人》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名作欣赏;2016年35期
7 郝润华,王亦妮;论唐代传奇女性形象塑造的审美取向[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罗姝琪;;浅析李碧华《青蛇》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大众文艺;2020年12期
9 李学辰;;论唐传奇女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封建意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吉琳;;瑕瑜互见《镜花缘》——从书中女性形象塑造谈起[J];新纪实;2021年15期
11 王永兵;吴倩;;从女性形象塑造看沈从文的“生命观”[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0年04期
12 黄丽峰;论科举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塑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4期
13 沈晓梅;王晓莉;;中古志怪小说女性形象塑造艺术浅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4 姚芳;;论《晋书》女性形象塑造手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5 张素丽;;《城的灯》:女性形象塑造与现代性的迷思[J];枣庄学院学报;2021年06期
16 赵妍;;从女性形象塑造分析李碧华小说的艺术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04期
17 林国金;吴子斌;;略论叶紫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特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8 刘香吉,刘吉美;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9 孙春艳;;元散曲的瑕疵与遗憾——元散曲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及成因[J];名作欣赏;2007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关四平;;从女性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人物美学特征[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2 李剑锋;;《古诗十九首》与《诗经》[A];诗经研究丛刊(第四辑)[C];2003年
3 黄震云;韩宏韬;;《古诗十九首》引《诗》考论[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辑)[C];2006年
4 张瑞君;;李白与《古诗十九首》[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5 张一南;;李白《拟古十二首》及其意象构建[A];中国李白研究(2019年集)[C];2019年
6 王静;;《古诗十九首》中时空感悟[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7 李丽莉;;二十世纪《诗经》的研究[A];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陈献佑;;《诗经》灾异研究[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七辑)[C];2015年
9 许志刚;;阜阳汉简《诗经》年代考辨[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六辑)[C];2015年
10 朱金发;;《诗经》“罔极”说[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八辑)[C];2015年
11 宋小芹;;《诗经》中植物特性与比兴之密切关系的几种表现[A];荆楚学术2016年第四期 (总第五期)[C];2016年
12 向熹;;《诗经》语言研究古今谈[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3 廖群;;阴阳两仪与《诗经》“未见”“既见”模式衍论[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4 李山;;《诗经》中的“对唱”[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5 潘啸龙;;关于《诗经》“赋”法研究的几个问题[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6 鲁洪生;王美英;;《诗经》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迹象[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7 黄智敏;;用《诗经》重塑社会道德[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8 林晓云;;《诗经》教你追求百年之好——两岸学者认为,大家都该看看《诗经》,建构正确的爱情、婚恋观[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19 金荣权;;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四辑)[C];2013年
20 王祚民;;《诗经》人选文学总集的历史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四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王妍;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2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孙秀华;《诗经》采集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洪海;《诗经》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犹家仲;《诗经》的解释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7 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2008年
8 宋丁羿;雅俗之间:《诗经》跨阶层传播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毛宣国;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10 杨洁;《诗经》郑、卫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1 吴晓峰;《诗经》“二南”篇所载礼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丽彬;论“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2 熊伟鹏;论《倾城记》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塑造[D];云南艺术学院;2017年
3 乔丽;西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潘宏丽;宋代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刘晓丽;延安文学女性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王搏;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7 黄琦婷;《诗经》与《古诗十九首》思乡怀人类诗歌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
8 王倩;《古诗十九首》“伤时之作”艺术表现手法探析[D];云南大学;2013年
9 刘洋;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尤娜;论林语堂的女性形象[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1 佳永馨璃;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意识[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2 李嵩明;唐前《古诗十九首》接受史[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3 于伟杰;《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如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
14 刘明;《古诗十九首》清代批评史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19年
15 陈晶莹;《古诗十九首》抒情方式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16 郝广青;宋元《古诗十九首》拟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17 周思瑞;《古诗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悲情主题比较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18 许瑜娜;《古诗十九首》经典化过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9 龚翊昕;清代《古诗十九首》批评之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0 王捷;《古诗十九首》拟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袁欢;“钵山图绘”表现的《诗经》,是一个个微缩世界[N];文学报;2021年
2 本报记者 袁欢;从遥远的《诗经》传统中追寻诗歌的意义[N];文学报;2021年
3 本报记者 彭薇;《诗经》里的“菜园”知多少[N];解放日报;2020年
4 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田东江;蟋蟀[N];南方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韩天琪;破译“安大简”:最早《诗经》面世记[N];中国科学报;2019年
6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安大简”亮出最早版本《诗经》[N];中国青年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汪涛;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或予《诗经》新释义[N];光明日报;2019年
8 张鸣雨;《易经》之“牝马之贞”与《诗经》之“牡马之颂”[N];长春日报;2017年
9 杨生顺;也谈《诗经》与花儿[N];青海日报;2017年
10 刘冬颖;与这位“淑女”相伴终生[N];中华读书报;2018年
11 点评 尹涛;阅读《诗经》经典图书十种[N];中华读书报;2018年
12 程道才;孔子对《诗经》传播的贡献[N];深圳特区报;2018年
13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刘冬颖;唱出《诗经》之美[N];人民政协报;2018年
14 吴可新;《诗经》邮票的最佳原地可选湖北房县[N];中国集邮报;2018年
15 黄德海;与《诗经》不解之缘[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
16 刘冬颖;《诗经》里的风雅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
17 本报记者 彭芳蓉;《诗经》中的传统婚恋家庭观[N];贵州日报;2017年
18 本报记者 树红霞;《诗经》:中国人的精神家底[N];福建日报;2016年
19 本报记者 唐红丽;活在房县民歌里的《诗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0 本报记者 唐红丽;房县“流放文化”或造就《诗经》民歌传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