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添加量对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烧结的影响
【摘要】:以碳化硼微粉和碳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1%、1.5%、2%、2.5%、3%(w)的炭黑,经液压成型后置于生产用大型真空烧结炉内9个不同的位置,在2 210℃(设定温度)保温60 min制备碳化硼陶瓷,然后检测不同位置烧结后试样的体积密度、相对密度、抗折强度和维氏硬度,并计算体积密度标准差。结果表明:1)随着炭黑加入量的增多,试样的相对密度、抗折强度和维氏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体积密度标准差基本上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拐点均在添加2.5%(w)炭黑处;拐点处试样的相对密度、抗折强度、维氏硬度分别为98%、417.8 MPa、28.9 GPa。2)按最优配方生产的碳化硼陶瓷多曲整板的体积密度、相对密度、抗折强度、维氏硬度分别为2.59~2.61 g·cm~(-3)、≥97.5%、≥400 MPa、≥28 GPa。用热压罐复合工艺复合成的人体防弹插板按NIJ 0101.06Ⅳ级防护标准进行测试,其背面凹陷深度最大为42.4 mm,满足防护标准要求。
|
|
|
|
1 |
陈鹏,杨世源;低温无压烧结高铝材料的研制[J];佛山陶瓷;1998年03期 |
2 |
李文宏,顾培芷,赵惠琴,范景林;Si_3N_4-MgAl_2O_4-ZrO_2系材料的无压烧结研究[J];硅酸盐通报;1987年02期 |
3 |
王坤;;碳化硅技术陶瓷无压烧结工艺研究[J];陶瓷;2019年06期 |
4 |
张海军,李文超,钟香崇;O′-sialon-ZrO_2-SiC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合成及其热力学预报[J];硅酸盐学报;1999年01期 |
5 |
高纪明,陈松年,肖汉宁,唐绍裘,杜海清;氧化铝/碳化钛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6 |
刘贵伟,王梦林,李家驹;无压烧结β′-Sialon的研究[J];中国陶瓷;2000年03期 |
7 |
赵宇光;B_4C无压烧结新工艺[J];中国建材科技;1996年01期 |
8 |
仲维斌,李文超,钟香崇;无压烧结合成O'-Sialon[J];耐火材料;1995年02期 |
9 |
薛茂权;徐伟;王荣兴;杨峰;李长生;;不同原料体系对无压烧结合成Ti_3SiC_2的影响及其腐蚀行为[J];硅酸盐通报;2018年04期 |
10 |
朱渊;张晓娟;刘桂武;乔冠军;;氢气气氛下两步法无压烧结制备Al_2O_3半透明陶瓷[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01期 |
11 |
傳学友,林云飞,樊启晟,顾培芷;热处理对无压烧结氮化硅的显微结构与强度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92年05期 |
12 |
王君;张玉军;龚红宇;魏红康;;无压烧结碳化硼的研究进展[J];陶瓷;2008年01期 |
13 |
王君;张玉军;龚红宇;魏红康;;无压烧结碳化硼的研究进展[J];山东陶瓷;2007年06期 |
14 |
韩陈帅;汪嘉滢;朱涛;林佳宏;杨丽渊;雷珊珊;朱维婷;;无压烧结制备Ti_3AlC_2及其选择性解离行为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
15 |
盛绪敏,丘泰,徐洁,王飞,李守惕;ZrO_2对无压烧结Si_3N_4增韧作用的初步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6年02期 |
16 |
袁义鹏;姜宏伟;郑友进;;葡萄糖助剂对无压烧结碳化硼性能的影响[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
17 |
潘晓毅;谢德龙;林峰;肖乐银;陈超;陈家荣;莫培程;;Ni含量对无压烧结金刚石刀头层间结合的影响研究[J];超硬材料工程;2019年02期 |
18 |
徐洁;盛绪敏;陆佩文;;Y_2O_3-Al_2O_3-Si_3N_4系统中Y_2O_3的含量对无压烧结Si_3N_4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