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宋扬  沈洪  丁爱石  范明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12天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加纳洛酮组,缺氧6 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缺氧能诱导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纳洛酮组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6 h及再复氧24 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改善缺氧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艳;金延安;刘俐敏;;褪黑素、5-羟色胺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2 ;本刊正(误)、宜用(不宜用)的字和术语举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3 ;本刊正(误)、宜用(不宜用)的字和术语举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4 王红利;薛莉君;万东;祝慧凤;徐晓玉;;梓醇改善东莨菪碱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年09期
5 潘希东;李红建;;药物性非心源性急性肺水肿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1期
6 李雷;辛勤;李海军;于婷;徐旭东;;依达拉奉对A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部NOS_1阳性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7 廖铭能;于立坚;张永平;马润娣;张霄瑜;于廷曦;;阿魏酸钠诱导分化的PC12细胞裂解液的无细胞滤液的抗抑郁样效果[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珍;刘仁刚;周洁萍;刘云华;;地塞米松诱导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作用初探[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王珍;刘仁刚;周洁萍;刘云华;;地塞米松对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江伟健;石磊;黄海;赵树进;;高原环境对药物代谢作用的影响[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祝慧凤;万东;徐晓玉;;梓醇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曹锋生;韩继媛;田兆兴;;长托宁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6 林志;李珊珊;朗书惠;杨艳伟;张頔;;SCT400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交叉反应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唐玲华;夏中元;赵博;;磷酸肌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袁湘杰;李树昌;;艾地苯醌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徐兆发;贾克;徐斌;贺安宁;李晶;邓宇;张芳林;;地卓西平、牛磺酸和右美沙芬对锰致大鼠神经毒性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薇;陈光辉;;骨化三醇对脂多糖炎症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昕;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在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金沐;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缺血缺氧性多巴胺分泌的影响:在体电化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刘宁;缺氧诱导Neuroglobin上调的调控机制和以Neuroglobin为靶分子筛选神经保护药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翔南;LPS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脑内炎症致皮层与海马病理改变及相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涂生芬;低氧环境下丙泊酚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春华;益母草碱—半胱氨酸类似物的缀合物的合成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谢咏秋;TS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江平;吗啡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神经甾体合成释放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ET-1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的评选和药效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何萍;小鼠皮层纹状体脑片缺糖缺氧后处理保护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宋翠荣;不同剂量碘化钾对Balb/c小鼠生殖力及其大脑海马形态学改变影响的实验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4 秦霞;甘氨酸的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陈野;异丙酚对应激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及iNOS活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6 林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氧合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7 张玉丽;LST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8 吴非;离体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艾春红;渗透性开放血脑屏障对卡铂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10 代皓;灯盏乙素及其苄酯衍生物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辉;常服安定降低性能力[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主任医师 王有国;抗菌药物应用基本程序(四)[N];医药经济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