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泾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9致密油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摘要】:鄂南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致密油已成为现今石油地质研究的焦点之一,致密油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下组合的深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构造特征、烃源岩、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以及运移动力等综合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三叠系延长组长9致密油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镇泾油田长9油源来源于上覆长7的张家滩油页岩;长9油层组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平均为13.2%,渗透率平均为1.7×10~(-3)μm~2,运移动力以源储剩余压力差为主,石油通过优势通道垂直向下运聚,在源储剩余压差的驱动和断裂的输导作用下,选择性的长距离运聚至长9优质高渗储层中成藏。镇泾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9致密油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异常高压和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多因素匹配择优成藏"。
|
|
|
|
1 |
屈丽;吴绍颖;敬海锋;;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认识浅谈[J];石化技术;2017年08期 |
2 |
王旭辉;;陕北地区蟠龙油田三叠系延长组油藏成藏条件研究[J];石化技术;2017年09期 |
3 |
王聪娥;陈立军;曹进;刘志强;;鄂尔多斯盆地富县-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年04期 |
4 |
倪华;;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1期 |
5 |
陆斌;杨伟利;;麻黄山西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勘探前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
6 |
刘伟刚;周立发;高淑静;;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2年06期 |
7 |
鲁超;滕劲松;郭亚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层系地震预测方法研究[J];辽宁化工;2009年12期 |
8 |
邓虎成;周文;;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5期 |
9 |
时亚民;何进军;;油页岩评价指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页岩为例[J];矿业工程研究;2012年01期 |
10 |
赵莹彬;李风勋;曹建康;顾超;邢丽娟;;鄂南地区旬宜区块三叠系延长组剩余压力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西北地质;2021年02期 |
11 |
李玉宏;孟祥振;罗然昊;刘凤妍;姜亭;;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0段油藏原油特征及其来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
12 |
沙文武,邵江,郭耀华;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1年S1期 |
13 |
臧成广;文志刚;刁帆;潘静文;张斯笛;;胡尖山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2_1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复杂油气藏;2011年04期 |
14 |
史基安,赵欣,王金鹏,王琪,卢龙飞,王雷,王有孝;油藏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烃类地球化学特征:Ⅰ链烷烃——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沉积学报;2005年01期 |
15 |
冯程;冯俊贵;石玉江;冯梓岩;钟云滔;李高仁;毛志强;;X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9段低对比度油层成因及识别[J];测井技术;2020年06期 |
16 |
赵欣;史基安;谢正温;王琪;王有孝;;砂岩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长链酮——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
17 |
王桂成,马维民,赵虹,杨仁超;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8 |
王振奇,何贞铭,徐龙,赵明跃,任玉秀;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