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QT间期与离子通道

张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琳;胡伟国;;健康老年人QT间期和离散度的纵向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1期
2 周林海;梁碧荣;张怀勤;黄伟剑;林捷;计光;胡建琼;虞晓武;;心尖球形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T(p-e)/QT比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7期
3 成建国;;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心脏电生理特性[J];西藏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4 ;在抢救心跳骤停者时,心电图能否作为检查心脏是否有收缩活动的唯一指标?[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年01期
5 ;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出现不同的ST段改变,其电生理基础是什么?[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年01期
6 张浩;曾和松;;Brugada综合征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基因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7 吴永全;赵树梅;王永亮;;J波综合征:机制与临床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2期
8 洪葵;刘欣;;心脏钙离子通道疾病[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年03期
9 於忠伟;;倍他乐克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室性早搏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年03期
10 汪晶晶;卢喜烈;陈韵岱;;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年02期
11 张萍;;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再认识与危险分层[J];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37期
12 滕受带;;心电图P-R间期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内科;2011年03期
13 周红;;心电图μ波的诊断现状(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03期
14 卢义火;;稳心颗粒培哚普利等治疗高血压并发房颤75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5期
15 王宪沛;李炜;高传玉;李牧蔚;顾爱丽;肖文涛;晏娟娟;;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p-e间期、Tp-e/QT变化及预测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8期
16 周继武;;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1例[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4期
17 ;心律失常的机理是什么?[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年01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艳红;黄从新;赵庆彦;江洪;王晞;梁锦军;胡萍;;迷走神经和肺静脉刺激对心房肌动作电位和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孔祥云;张镇西;张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数值算法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林海洪;;临床心脏电生理起搏原理及食道起搏技术应用[A];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师晨霞;董芳;王玉红;许彦芳;;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阶段跨壁电生理异质性改变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臧益民;臧伟进;朱妙章;;早搏[A];第五届心脏学会、第八届心功能学会及《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大会心血管学基础和临床专题报告、继续医学教育与研究生专题讲座专题报告资料[C];2000年
6 仝识非;宋治远;钟理;;模拟缺血再灌注对窦房结细胞自发性动作电位的影响及Pinacidil的干预作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7 吴祥;陈珊;蔡思宇;;2相折返及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A];200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吴祥;蔡思宇;;单向传导阻滞[A];2006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周红丽;马艳;冯欣;;血液透析治疗高血钾致心律失常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翠兰;胡大一;史旭波;杨虎;王吉云;刘杰;刘文玲;李蕾;许玉韵;;长QT综合征患者运动试验特征及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燕;1.Ca~(2+)转运机制—Na~+/Ca~(2+)交换对狗心室肌细胞复极的影响  2.动作电位参数作为区分狗心室肌心内膜、心外膜和心肌中层M细胞的可行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2 吴钢;缺血相关性房性心律失常离子机制的动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谢强;Marshall韧带的组织和电生理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杨沙宁;冠状静脉窦肌肉结构的形态学与电生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谷国强;缺血对兔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金立军;界嵴组织结构和电生理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卫泽;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缝隙连接重构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董玉洁;心肌微环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黄峥嵘;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遗传与细胞电生理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10 连亦田;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和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的检测及其对人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复极变异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谭丽娟;区域性QT间期差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鉴别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3 何卫华;胺碘酮血药浓度与QT间期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海霄;家兔QT间期变化与心肺复苏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琦;QTV等因素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章建;ShortQT综合症电生理机制的初步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冰冰;特非那丁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张玲;时间向量图—测量QT间期的有用方法[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9 时新艳;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家兔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10 王玉红;小鼠心肌肥厚和心衰时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变化及其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晓艳;在危险与疗效之间游弋[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余志平;以新靶标研发房颤治疗药物备受瞩目[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衣晓峰 王晓燕 本报记者 姚艳春;严防“心源性猝死”[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衣晓峰;心源性猝死病因新发现[N];健康报;2004年
5 聂松义;心脏M受体亚型有新发现[N];科技日报;2002年
6 ;中国首创先天性长QT综合症微创新方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杨声瑞;Q-Td增高诊断冠心病特异性高[N];中国医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