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紫外辐射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基于大气层太阳辐射传输的基本理论,在考虑瑞利散射、气溶胶散射、臭氧吸收、二氧化氮吸收等因素和季节差异对紫外辐射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北京站2011年10:00-14:00各小时到达地表紫外线辐射观测数据,经过各项订正与综合处理,得出了北京市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2005-2010年数据对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紫外辐射最重要的因子依次为分子散射、臭氧和气溶胶.臭氧和气溶胶测量的误差不会导致紫外辐射计算数值出现较大偏差.分季节回归订正可明显降低误差.订正后得到的公式,平均相对误差为11.15%,相关系数为0.948 5,符合指数为0.972 6,准确率高,稳定性好.
|
|
|
|
1 |
G.Seckmeyer;孙阳;;总紫外辐射变率的分光谱测量[J];气象科技;1991年03期 |
2 |
颜景义;简慰民;杨小利;;紫外辐射增加对农业影响问题的综述[J];新疆气象;1991年09期 |
3 |
张保洲,蒋静芬,赵伟瑞;紫外辐射测量的方法、仪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照明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
4 |
郭秀林,王睿文;紫外辐射增加对植物生长及某些生理代谢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01年01期 |
5 |
周平;陈宗瑜;;云南高原紫外辐射强度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3期 |
6 |
姜峻;都全胜;曹庆玉;;安塞黄土丘陵区紫外辐射分布变化特征[J];陕西气象;2009年05期 |
7 |
何清;金莉莉;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塔中紫外辐射与气象要素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11年06期 |
8 |
季国良,陈有虞;青藏高原的紫外辐射[J];高原气象;1985年S2期 |
9 |
刘晓暄;陆志刚;;国产聚砜用于计量紫外辐射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10 |
颜景义,郑有飞,杨志敏,陆许凤;地表太阳紫外辐射强度变化对小麦影响的初步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1 |
卞林根,陆龙骅,贾朋群;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紫外辐射的特征[J];南极研究;1996年03期 |
12 |
闭建荣;黄建平;高中明;史晋森;马越界;张武;;民勤地区紫外辐射的观测与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4年02期 |
13 |
王普才,吕达仁,李占清;卫星遥感地面紫外辐射的参数化方法[J];大气科学;2001年01期 |
14 |
周青,黄晓华;生存胁迫——紫外辐射增强对植物的生态生理效应[J];自然杂志;2001年04期 |
15 |
靳月华,杜英君,刘桂珍;远紫外辐射诱导紫杉产生的活性氧(英文)[J];植物学报;2001年04期 |
16 |
黄梅玲;江洪;朱求安;余树全;周国模;;1961~2000年中国生态区紫外辐射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09年03期 |
17 |
吴北婴,李卫;亚音速飞机排放物对地面紫外辐射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年01期 |
18 |
孙鼎文;紫外辐射(二)——紫外辐射的应用[J];现代计量测试;1999年04期 |
19 |
胡波;王跃思;;三江平原紫外辐射变化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年01期 |
20 |
傅玮东;新疆红外与紫外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J];干旱区地理;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