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低能碰撞对镁基态→Rydberg态跃迁的影响

张景园  周海天  杨箭  
【摘要】: <正> 本文报告实验观察到的Mg-Ar、Mg-Mg碰撞所致Mg3s~(21)S—3snpP双光子禁戒跃迁和3s~(21)S—3snsS跃迁增强,并用准分子和L混合观点给予解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景园;镁原子Rydberg态碰撞诱导的过程[J];量子电子学报;1986年04期
2 方达渭,钟建伟;Yb原子Rydberg态寿命的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3 唐建志,许祥源,黄雯,赵文正;Ru原子Rydberg态的能级结构[J];物理学报;1990年10期
4 张立敏,陈军,徐海峰,戴静华,刘世林,陈从香,马兴孝;243—263nm S原子Rydberg态的(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J];物理学报;1999年07期
5 贺黎明,杨樾,张震;Na原子Rydberg态能级寿命的计算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刘大江;光受激发射器与测距[J];测绘通报;1964年02期
7 王敬伯;双共振方法及其应用[J];发光学报;1980年02期
8 W.H.Fonger;多声子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英文)[J];发光学报;1985年04期
9 郭长志,黄永箴;能带结构对InGaAsP半导体光增益谱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1987年01期
10 成元发,邝安祥;SBN晶体吸收特性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11 傅广生,E.Hontzopoulos,C.Fotakis;Cl_2分子Rydberg态及混合Rydberg-价态多光子光谱[J];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12 黄钢明;电子在Si原子势场中跃迁吸收截面的计算[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3 潘小龙,唐超群,夏正才;钇掺杂ZrO_2中电导与氧空位跃迁的关系[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14 朱玉英,娄平;t′次近邻跃迁对角分析光电子谱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5 何丽影;;完善和发展体育QQ群新型人际交往空间平台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8年12期
16 程新路,李孝昌;BeⅡ,MgⅡ Rydberg系跃迁特性和极化特性的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0年S1期
17 戴长建;Mg 3sns 1~S_0 Rydberg态的能级和寿命[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5年S1期
18 曾宪堂,李景文,江历阳,杜树斌,胡爱东,王友德,刘惠萍,马新文;类C和类B的S离子跃迁谱线[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19 秦文杰;戴长建;赵洪英;肖颖;;利用自电离探测技术研究Sm原子Rydberg态光谱[J];物理学报;2009年01期
20 刘鸿,陈暧球,李白文;Rydberg态Na原子与稀有气体热碰撞的l-混合截面的计算[J];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伟;王欣;李传华;;跃迁诱导分化论指导下的恶性肿瘤的治疗[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弘;李月明;李萍;;高Z类锂离子禁戒跃迁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李承斌;;Sc~(2+)离子能级结构和跃迁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徐躬耦;蔡延璜;夏克定;傅德基;;~(208)Pb核八极振荡对1~+态M1跃迁的影响[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5 张声涛;陈激;;自由—自由跃迁中的相位相干[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6 李鲠颖;邬学文;;粉末样品中Ⅰ=3/2核体系中心跃迁梳状脉冲NMR谱[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7 吴国荣;S.Hannemann;E.-J.van Duijn;W.Ubachs;;~(16)O_2分子的SR跃迁(0,0)带的高分辨的光谱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李鲠颖;邬学文;;粉末样品自旋3/2四极核中心跃迁的选择激发高分辨NMR谱[A];第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9 刘月恒;李伟;丁玉珍;常永福;;用强度平衡法测定~(131)I的放射性活度及γ射线发射几率[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10 李鲠颖;杨根金;邬学文;;粉末样品中I=3/2体系中心跃迁的回波与布居数反转[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威;Ba原子Rydberg态标度能谱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2 聂宗秀;多重离化态Fe~(3+)离子低能碰撞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3年
3 李春燕;惰性气体Rydberg态和自电离态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马谦;钛铌酸盐微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大学;2011年
5 喻宁;近滴线核的跃迁流旋度强度和二质子放射性及弱束缚核的阈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邓乐;分子多能级系统量子干涉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孙建敏;某些分子超激发态和广义振子强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喻宁;滴线核的跃迁流旋度强度和二质子放射性及弱束缚核的阈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周荣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杨桂霞;含硅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微;分子马达高斯跃迁定向运动机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靳嵩;Ba原子6pns自电离光谱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3 马伯乐;定向凝固Pb-Sn和Ni-Nb共晶合金跃迁变速下组织演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周柏春;美国科技政策跃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刘开兵;论转型期权力监督理念的跃迁[D];河海大学;2003年
6 查小飞;元系统跃迁理论及其哲学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苗劲松;电四极跃迁对辐射不透明度的贡献[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马欢强;线偏振脉冲激光场中里德堡锂原子布居跃迁[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洪波;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薛宇;Yangian在Berry Phase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忠;作战观念的跃迁[N];中国国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胡英;天融信:“中型企业”跃迁[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从产品、市场运作到资本运营难以跃迁[N];电脑商报;2005年
4 崔成泉 曲晓燕 ;股份制聚变:四川中联的跃迁轨迹[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林杨;分销模式的转型与跃迁[N];电脑商报;2004年
6 ;信息管理应向知识管理“跃迁”[N];医药经济报;2005年
7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侯永志;开放与保护:中国产业结构转换和跃迁的必然要求[N];国际商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陈虎;跃迁,从“客户导向”开始[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本报记者 华山;张本正的资本跃迁[N];计算机世界;2000年
10 ;国产PC在“跃迁”[N];网络世界;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