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汉语语音特色与我国民族声乐的润腔美

段卫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德鹏;;浅谈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腔”[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田晓红;;民族声乐如何发展创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3 鲁茸定主;;云南民族声乐发展浅见[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4 刘卫防;;传统戏曲声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5 董方;;浅谈民族声乐歌唱发声中的咬字吐字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6 王志昕;;试探京韵大鼓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借鉴关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7 许岚岚;;探索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韵、神韵[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8 张海英;;从原生态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彭涓涓;;浅谈民族声乐演唱在中国音乐剧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翁葵;;论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原生态民歌演唱的价值[J];作家;2011年16期
11 马丹;;民歌演唱中润腔的“运腔”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2 童丽娜;;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现象与问题探究[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13 黄敏;;谈散曲演唱对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的影响[J];歌海;2011年04期
14 王秀丽;;民族声乐艺术的线性歌唱特征及其美学价值[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15 刘运墀;;民族声乐是我国文库中的瑰宝[J];艺术科技;2011年02期
16 于倩倩;;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17 陈福杰;;论民族声乐歌唱语言与豫剧唱腔之异同[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18 陈海珍;;浅论民族声乐明亮圆润的嗓音特征[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9 邬丹;;浅析王志信声乐作品的题材特征[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20 徐敦广;;论当代民族声乐的美学复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芳;;“花儿”本是心上的话[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陈劲松;;云南“原生态音乐”模式的现代诠释[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佳丽;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燕;继承、发展、创新[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帅;立足传统 唱响主流[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鑫;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桂梅;试论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上的关系[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8 黄晶晶;情到深处方动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9 张秋景;京腔京韵自多情[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3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4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5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6 金鹿;黄钟大吕中国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记者 原中倩;良好个人修养是学艺的基础[N];海南日报;2009年
8 崔彦海;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韩溪;站得再高些 想得再远些[N];文艺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单三娅;担责任 纳贤才 提品质[N];光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