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Ang-1、Ang-2和Tie-2表达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张兰胜  陈冬波  贾晓民  王保庆  凌桂琴  张世强  
【摘要】:目的检测乳腺癌Ang-1、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9例乳腺癌标本、68例癌旁组织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ng-1、Ang-2、Tie-2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Ang-2及Tie-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6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1.6%、19.2%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23.3%、18.9%(P0.05);An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7.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48.6%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51.7%(P0.05)。Ang-2、Tie-2的表达与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的MVD为25.6±9.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6±2.7和乳腺纤维腺瘤的6.9±3.1(P0.05)。Ang-1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391,P0.05),Ang-2、Tie-2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r=0.586,P0.05;r=0.417,P0.05)。结论 Ang-1、Ang-2和Tie-2在乳腺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Ang-2、Tie-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卓;康炜;刘凯歌;徐锐;方航荣;;水通道蛋白1与乳腺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杨琳;宋旭东;郭宝文;吴瑜;姜海仙;倪国颖;;MMP-7,MVD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6期
3 朱海燕;赵静;王献华;;survivin mRNA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4 潘炯;任建强;孙和国;周予民;盛宇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9期
5 崔玉梅;宋飞翔;张雅洁;;乳腺癌中VEGF-A/VEGF-C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10期
6 赵剑锋;李良庆;陈金坤;蔡清河;林丽娟;;肝素酶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7 郭云娣;白光辉;;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和ki-67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8 施华;张晓霞;;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MV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年18期
9 刘锦;李贵新;路中;孙秀梅;魏素臻;马长庚;;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年06期
10 单国平;徐美荣;吕强声;池鸣鸣;;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11 李化永;高双友;杜志刚;王艳玲;宋蕊;;前列腺癌中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12 郝朗松;朱霞;钱昆;张清华;罗婷;李小军;王耕;伍晓汀;;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13 刘春凤;卢春凤;邹辉;奚克敏;;乳腺癌MCVD与MVD检测及VEGF-C表达的关系[J];中国医疗设备;2010年04期
14 仲雷;刁群超;张建国;郭宝良;杨学伟;罗国庆;陈晰;闫朝岐;;动态增强MR参数SS与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2期
15 姜晓燕;彭贵勇;阎晓初;孙永刚;唐郡;冯小峰;罗元辉;;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3期
16 陈秀慧;曲军英;;Ang-2及VEGF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及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17 李建华;胡晓宁;杨杨;孔祥楠;曹铭谦;;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2期
18 赵德芳,仝林虎;血管生成素2在85例大肠癌中表达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19 范宇飞;朱严冰;孟继昌;任东;张兴华;成继民;张文;;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p53表达及其与MVD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09年02期
20 董伟;刘友富;张加满;吴志宏;宋斌;宋景春;;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的表达及其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淑慧;张云汉;李惠翔;张岚;尹玉惠;;HIF-1α、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陈莉;李姝玉;张清富;邱雪杉;;乙酰肝素酶、bFGF与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真珍;李惠翔;张红;高冬玲;张岚;郑湘玉;;乳腺癌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英丽;朱丽娜;刘力华;;原癌基因HER-2超表达可能是老年性乳腺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高岩;郑敏;;Id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的相关性[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陈英剑;孙晓明;胡成进;闻新棉;;乳腺癌组织KLK5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丁春艳;桑梅香;单保恩;;MAGE-A4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8 吴鸿雁;余慧萍;樊祥山;孟凡青;周强;;乳腺癌组织中DNA-PKcs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9 黄超;赖建华;杨慧;李琳;余敏;谭德勇;;ARD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七届一次青年研讨会暨上海高校模式生物E——研究院第一届模式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杨开颜;俞康;李剑敏;黄卡特;周韧;;乳腺癌组织中P5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A];2005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肺转移[D];复旦大学;2006年
2 何英;抗骨桥蛋白抗体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刘国辉;错配修复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毕晓峰;乳腺癌相关蛋白表达分析及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孔令泉;无意义mRNA降解系统在人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6 郑一琼;FHL1在乳腺癌紫杉联合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测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7 吕丽琼;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赵佳;血管生成素负调节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机制及对肿瘤细胞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路璐;糖皮质激素的代谢酶及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董华英;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的癌干细胞微球体分离培养与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永军;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2 卢振铎;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微血管密度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沈培强;血管生成素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以及缺氧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赵剑锋;肝素酶mRNA及其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飞;低分子肝素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刘守正;骨肉瘤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7 龙飞;PRL-3、MV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崇杰;乳腺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黄任贵;生长激素受体和生长抑素受体2、3、5在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廖代祥;乳腺癌中LRP16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bag-1及bcl-2可为乳腺癌早诊标记[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张中桥;VEGF对乳腺癌的生长起重要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战忠利;VEGF表达增高与乳腺癌转移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毛磊;乳腺癌干细胞被美专家发现[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李天舒;乳腺癌肺部转移之谜部分破解[N];健康报;2008年
6 蒋明;武大二院新法治疗胶质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蒋明;抑制血管通透因子治疗胶质瘤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王群;倾向性COX-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周胜华 晨龙;关爱心脏从运动做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徐述湘;领异标新看今朝[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