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ADHD分型诊治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对ADHD(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分型诊治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为ADH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ADHD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药分型诊治,比较两组患者多动指数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两个月药物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症状均有明显改观,但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SNAP-4量表症状积分减分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HD治疗中,中医分型诊治能够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调理患儿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所以说治疗效果较西医更为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
|
|
|
1 |
谢依名;谢林河;;中医药对ADHD分型诊治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54期 |
2 |
田慧;李宜瑞;;中医对ADHD共患抽动障碍的认识初探[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
3 |
唐彦,田慧,李宜瑞;情志因素对ADHD的影响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年07期 |
4 |
李凤华;王玉水;袁静;;静灵口服液联合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ADHD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7年04期 |
5 |
李亚平;魏小维;唐温;王卉;吴海娇;杨晓帅;陈汉江;马融;;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14年20期 |
6 |
赖维阳;;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
7 |
周义山;王俊宏;;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王俊宏治疗儿童ADHD用药规律[J];北京中医药;2018年06期 |
8 |
陈晓刚;谭丽丽;许双虹;李宜瑞;;益智宁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远期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年07期 |
9 |
陈晓刚,李宜瑞,许双虹,廖永州;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问题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9期 |
10 |
文粲;刘桂艳;韩佳颖;;智杞颗粒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A2期 |
11 |
谭素仙;邵翠萍;王建芳;;整合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3例[J];中国药业;2009年11期 |
12 |
李晓征;马融;李亚平;;益智凝神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的初步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3 |
李宜瑞,黄福群,杨京华,陈晓刚;血儿茶酚胺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中医辨证的关系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01期 |
14 |
李亚平;马融;魏小维;李晓征;晋黎;曹童;杨震;古今楠;;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运行机制与其中医证候关系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2年06期 |
15 |
李亚平;马融;魏小维;李晓征;晋黎;曹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辨证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4期 |
16 |
李娇;廖永州;;中药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年12期 |
17 |
陈健,陈玉燕,王晓鸣,宣桂琪;降铅冲剂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4期 |
18 |
刘华;欧阳学认;沈凌;赖东兰;江美容;陈晓刚;李宜瑞;;中药益智宁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
19 |
彭淑平;廖永州;;从不寐论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J];四川中医;2017年07期 |
20 |
程红;万力生;张芳蓉;李光辉;;益智抑动汤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观察[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