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共病性失眠患者血浆皮质醇测定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及对失眠症过度觉醒的预测价值,探讨两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症患者25例(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25例(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25例(正常睡眠),分别检测清晨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分析各量表评分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共病性失眠组患者的PSQI、HAS评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原发性失眠组和对照组增高,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两个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过度觉醒机制可能是失眠症发生的重要机制,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视为代表觉醒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血压病和失眠可能通过共同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
|
|
1 |
张际隆;史正萍;马念慈;;血浆皮质醇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2年Z1期 |
2 |
张光荣;刘达模;邱陵;李志明;郭淑华;李春林;杨国邦;;血浆皮质醇的放射免疫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
3 |
韩玉春,王大明;血浆皮质醇薄层扫描定量分析法[J];临床检验杂志;1987年02期 |
4 |
谢永标,刘破资,徐莉萍,岳伟华,贾福军;原发性失眠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2期 |
5 |
谢永标,徐莉萍,刘破资,于瑞丽;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理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5期 |
6 |
徐莉萍;谢永标;刘破资;岳伟华;;原发性失眠患者血浆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与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3期 |
7 |
毛洪祥;;慢性原发性失眠与人格及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
8 |
林勇;朱婉儿;唐建良;李婷;;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09期 |
9 |
杨劲;黄莉莉;李巧兰;雷飞;唐向东;;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1期 |
10 |
王玥;朱国行;;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特点[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年06期 |
11 |
马国重;蒋晓江;乐发国;冯正权;刘雅贞;;焦虑症伴发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觉醒水平比较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29期 |
12 |
阮绍萍;段永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优势[J];江西中医药;2012年09期 |
13 |
赵法军;徐英;李迎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50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
14 |
梁政亭;张星平;安艳丽;;原发性失眠中西医研究概述[J];新疆中医药;2013年01期 |
15 |
陶庆;夏兰;陈贵海;;原发性失眠各亚型的记忆功能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2013年07期 |
16 |
梁敏杰;周全;杨晓玲;汤忆;方进;;原发性失眠患者基于局部一致性的静息态脑功能改变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1期 |
17 |
谢永标,刘破资;原发性失眠的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
18 |
谢永标,徐莉萍,刘破资,贾福军,许明智;原发性失眠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
19 |
梁春莲;陈芬;;原发性失眠患者个性及心身健康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
20 |
沈健;水仁德;冯磊;刘榆红;何畏;黄静怡;王伟;;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听觉诱发电位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