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对谷氨酸诱发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谷氨酸诱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皮质神经元,毒性剂量的谷氨酸(200μmol·L-1)诱致皮质神经元损伤,随机分为37℃组(常温)和33℃组(亚低温),两组再根据谷氨酸持续作用时间点(10 min,3 h,6 h,24 h)分为4个亚组,标记为T1,T2,T3,T4。两组细胞均在损伤后24 h,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细胞内Ca2+浓度([Ca2+]i)、线粒体内Ca2+浓度([Ca2+]m)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 37℃组和33℃组的[Ca2+]i及[Ca2+]m均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性增加,同时伴有ΔΨm显著下降(P0.05);33℃组较37℃组[Ca2+]i及[Ca2+]m的增加明显减少,同时显著减低ΔΨm下降幅度(P0.05)。结论 33℃可抑制谷氨酸诱发皮质神经元损伤时的[Ca2+]m内流,减少[Ca2+]m,维持ΔΨm。
|
|
|
|
1 |
罗跃娥,刘斌;谷氨酸和蛋白激酶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机制研究概述[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
2 |
潘莉;;谷氨酸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概述[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3 |
高伟;脑缺血与兴奋性氨基酸的关系[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
4 |
陈英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缺血[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02期 |
5 |
柯开富!226001,包仕尧;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2期 |
6 |
段满林;李德馨;;完全性缺血所致脑水肿机理的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1993年S1期 |
7 |
张新;肖建英;刘宇杰;;大豆磷脂脂质体对谷氨酸所致体外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3期 |
8 |
邓学军!430022,孙圣刚!430022,童萼塘!430022;镁对脑缺血早期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年03期 |
9 |
李振洲;脑缺血时谷氨酸及抗谷氨酸毒性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年04期 |
10 |
刘艳;余华峰;;7-NI在脑缺血中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4期 |
11 |
李强,王冬阳,赵宝东;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缺血[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2 |
史嘉玮!430030,张苏明!430030;对抗脑缺血后谷氨酸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6期 |
13 |
王世振;谷氨酸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意义[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
14 |
程新锐,孙兰,杜冠华;选择性易损神经元易损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
15 |
程莹莹;冯加纯;;亚低温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9期 |
16 |
邢宏义,王才源,关新民;脑缺血时乙酰胆碱加强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毒性及受体机制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7 |
侯燕芝;陈瑞;于培兰;孙林;;高压氧对急性损伤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
18 |
杜旭辉;杨金升;;NR2B受体拮抗剂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0期 |
19 |
马丽莉,赵玉武;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谷氨酸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
20 |
林宇,郭恒怡;血红素加氧酶和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性脑损伤时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