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不同温度对谷氨酸诱发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

王岳  杨珊珊  苏志强  关颖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谷氨酸诱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 h内Wistar大鼠的皮质神经元,毒性剂量的谷氨酸(200μmol·L-1)诱致皮质神经元损伤,随机分为37℃组(常温)和33℃组(亚低温),两组再根据谷氨酸持续作用时间点(10 min,3 h,6 h,24 h)分为4个亚组,标记为T1,T2,T3,T4。两组细胞均在损伤后24 h,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细胞内Ca2+浓度([Ca2+]i)、线粒体内Ca2+浓度([Ca2+]m)及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结果 37℃组和33℃组的[Ca2+]i及[Ca2+]m均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性增加,同时伴有ΔΨm显著下降(P0.05);33℃组较37℃组[Ca2+]i及[Ca2+]m的增加明显减少,同时显著减低ΔΨm下降幅度(P0.05)。结论 33℃可抑制谷氨酸诱发皮质神经元损伤时的[Ca2+]m内流,减少[Ca2+]m,维持ΔΨm。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跃娥,刘斌;谷氨酸和蛋白激酶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及机制研究概述[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S1期
2 潘莉;;谷氨酸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概述[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高伟;脑缺血与兴奋性氨基酸的关系[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4 陈英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脑缺血[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年02期
5 柯开富!226001,包仕尧;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2期
6 段满林;李德馨;;完全性缺血所致脑水肿机理的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1993年S1期
7 张新;肖建英;刘宇杰;;大豆磷脂脂质体对谷氨酸所致体外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3期
8 邓学军!430022,孙圣刚!430022,童萼塘!430022;镁对脑缺血早期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初步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年03期
9 李振洲;脑缺血时谷氨酸及抗谷氨酸毒性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年04期
10 刘艳;余华峰;;7-NI在脑缺血中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4期
11 李强,王冬阳,赵宝东;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缺血[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2 史嘉玮!430030,张苏明!430030;对抗脑缺血后谷氨酸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年06期
13 王世振;谷氨酸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意义[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14 程新锐,孙兰,杜冠华;选择性易损神经元易损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15 程莹莹;冯加纯;;亚低温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6年09期
16 邢宏义,王才源,关新民;脑缺血时乙酰胆碱加强谷氨酸的神经兴奋毒性及受体机制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7 侯燕芝;陈瑞;于培兰;孙林;;高压氧对急性损伤期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18 杜旭辉;杨金升;;NR2B受体拮抗剂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0期
19 马丽莉,赵玉武;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谷氨酸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1年06期
20 林宇,郭恒怡;血红素加氧酶和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性脑损伤时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婷佳;熊志奇;;NMDA受体不同亚型NR2A和NR2B在全脑缺血和缺血耐受中的不同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闫福岭;鲁国;韩国玲;张洁;王雅琼;洪震;;脑缺血增加脑部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及其机制探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连睿;赵育梅;徐超;;Calpain抑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相半暗带氨基酸水平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张茂林;杨巧莲;郑俊婷;张红宇;张俊清;刘俊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谷氨酸水平动态变化及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谢晓丽;杨娟;;钙离子与脑缺血细胞凋亡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董丽萍;韩明;袁芳;;一组mGluRs反义寡核苷酸抗谷氨酸引起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毒作用[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明;连睿;张绍东;赵育梅;徐超;;脑缺血/再灌注时相半暗带氨基酸水平与再灌注损伤观察[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神经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药理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尹琳;金萍;闵连秋;;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缺血耐受性与Bcl-xl、P53蛋白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杨继文;龚树辉;李忠权;;颈性脑缺血发病机理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万赛英;顾卫;谭峰;;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脑缺血研究进展[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路阳;Ⅰ.A20基因在脑缺血和I型糖尿病中的抗凋亡作用 Ⅱ.异种移植中针对Gal alpha 1,3 Gal修饰基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潘殿卿;神经保护剂鸡尾酒疗法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朱巍;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建仁;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曲友直;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朱继;神经球蛋白对脑缺血中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关艳中;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保护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爱梅;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保护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卢玲;脑和冠状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差异及decor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李云霞;去铁敏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斌;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aspase-3、Bcl-xl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润辉;雌激素对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范斌;静脉注射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大鼠局限性脑梗死及ICAM-1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玉勤;缓激肽对大鼠缺血区血脑屏障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翁名相;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脑缺血预警标准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6 金鲜花;长期饮酒脑缺血大鼠血浆中NPY、CGRP、ET的测定[D];延边大学;2003年
7 卜晓霞;bFGF在转染bcl-2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陈玉霞;不同剂量纳洛酮协同麻黄碱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可塑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艳红;异氟醚和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张荣伟;GDN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窗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辉 蔡定芳;谷氨酸转运体与脑缺血密切相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针刺能增加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特约记者 朱丽丽;颅内支架治疗脑缺血[N];健康时报;2003年
4 江山 张彬;治疗脑血栓的关键:挽救脑缺血“半暗带”[N];人民日报;2005年
5 冯琳;大脑中动脉置支架治疗频发脑缺血[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熊江雪 特约记者  杜恩;四成脑缺血被当成颈椎病[N];健康时报;2007年
7 廖旭明;我国脑缺血治疗研究获重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曾凡新 董志 傅洁民;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神经保护的作用新靶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主任医师 黄清;哈欠连天 预示脑中风[N];保健时报;2005年
10 副主任医师 曹桂兰;中风后早用神经保护剂[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