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循环阈值变化规律浅析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标本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变化规律。方法筛选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2日间安徽省某定点医院收治的4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患者的痰液与咽拭子混合液进行检测,观察Ct值与发病天数、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发病天数的增加,ORF1ab基因、N基因及E基因Ct值均不断升高,E基因首先消失,其次是ORF1ab基因,最后是N基因。出现症状后1~6 d男性与女性核酸Ct值均为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2 d Ct值逐渐升高,男性低于女性Ct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分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值与患者出现症状的天数、性别有关,与年龄、疾病分型无关。
|
|
|
|
1 |
周丹;何进才;黄涛;李惠贞;张德明;谷大伟;罗胜华;;184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生物安全防护实践[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年02期 |
2 |
刘应芬;余昌秀;曹玲;李青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与扩增试剂匹配的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年02期 |
3 |
朱晓燕;徐俊驰;沈强;吴敏娟;宋华峰;黄丽娜;周梅鹤;胥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高循环阈值情况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20年04期 |
4 |
阚丽娟;陈大洋;莫红梅;张秀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2020年03期 |
5 |
;文摘[J];生命与灾害;2020年03期 |
6 |
陈良安,范保星,孟凡义,解立新,田庆,佘丹阳,方向群,刘又宁,任鲁风,吴小兵,张猛;血、便、痰和尿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病毒基因谱的初步建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7 |
马雯;张伟宏;马瑛龙;葸静;金哲宇;朴文花;;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的比较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年05期 |
8 |
王小波;余寿杰;曾凡荣;刘江;杨光;何玢;张洁;朱利杰;孙梦阳;;淮南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0年02期 |
9 |
李学龙;刘军花;刘茜阳;于琳;吴珊珊;尹秀山;;一种基于荧光q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优化反应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测试[J];生物工程学报;2020年04期 |
10 |
李若旭;邢卫红;伍彦辉;马建军;崔树彦;牛敬莲;董春娇;;2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的薄层CT周期变化[J];临床荟萃;202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