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与治疗学现状

许律西  
【摘要】: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与治疗学现状许律西老年病流行病学研究中进入老年期的年龄概念为65岁,在65岁以后起病的老年期抑郁症只是在起病时间上与其它抑郁症不同,在分类学上并不真正构成一个特殊的类别,就其病因学而言,严格来说与老年期的退化性机制并无联系。尽管其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静!224003,朱加兴!224003;老年期抑郁症31例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2 孙丽霞,郭滨华,孟伟萍;哈尔滨上海两市老年期抑郁症临床资料对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03期
3 闫凤兰,李杰,刘晓明,刘广志;3例老年期抑郁症杀人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5期
4 张一鸣,王增辉;老年期抑郁症24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1997年01期
5 陈耀银, 高之旭,肖世富;老年期与中青年抑郁症生活事件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04期
6 傅国珍;发生在老年期的抑郁症及Cotard氏综合征——临床病例讨论之卅[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2年02期
7 李秀芳,袁勇贵,张霞;老年期抑郁症与家族史的关系探讨(附114例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9年03期
8 常双海;林建忠;邵国艳;;舍曲林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双盲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9 郑学宝;李金亮;罗忠;章旭东;;老年期抑郁症58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年04期
10 李玉凤,姚丰菊,杨福收,李恒芬;氟西汀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6期
11 王丽燕;林梅;;浅谈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护[J];科技资讯;2010年10期
12 刘伟伟;;盐酸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08期
13 王斌;;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点的再认识[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14 袁晶;;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15 罗捷,彭香淑;舒必利治疗17例老年期抑郁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四川精神卫生;1994年03期
16 汪洪波;;抑郁症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5期
17 梅刚;张承洁;袁勇贵;李海林;谢世平;;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瞬目反射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18 胡茂荣;陈晋东;寻广磊;;老年抑郁症治疗决策与个体化和系统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7期
19 胡艳琼;李冠军;肖世富;;首发与复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1期
20 许律西;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与治疗学现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粟;任雯婷;姚丽;龚启勇;;难治与非难治抑郁症神经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韩颖琳;姚志剑;江海腾;卢青;罗国平;;抑郁症患者识别负性表情时杏仁核脑磁源性信号频率变化[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周盛年;;微量元素与抑郁症[A];首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周子璇;任燕;杨红;刘霞;孟婧;梁毅平;;首发抑郁症患者神经心理认知功能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晓一;邢葆平;吴皓;;抑郁症认知功能临床研究综述[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堂龙;;怡诺思治疗伴发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魏道敏;汪厚根;;抑郁症与自杀关系的探讨[A];湖北省民政康复医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牟君;谢鹏;;枕叶激活与初发抑郁症患者的情感障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陈为;安毕涌;;抑郁症患者皮肤交感反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晓斌;张玉梅;周宏辉;周朝昀;;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Va166Met多态性与血清浓度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甜;抑郁症相关蛋白树突细胞核蛋白-1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郑兴东;CRH、ACTH、NPY和GAL在抑郁症发病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黄晓琦;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姗姗;人体下丘脑室旁核多基因平衡紊乱与抑郁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郭琴;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黄沛钰;1.图形创造思维中抑制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2.首发未用药抑郁症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彭代辉;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及任务激活态脑功能磁共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吕梅;针刺结合SSRI_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吴丽敏;大鼠抑郁症模型中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田旭升;中西方医学文化观照下的抑郁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珍;抑郁症去甲肾上腺素信号转导通路及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2 李轩;磷脂酶A2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周成超;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卫生服务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4 满力;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中c-jun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刘小兵;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权京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杨致蓉;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应对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颜廷梅;辽宁省城乡居民抑郁症患病率及其疾病负担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9 孔令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善信;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对抑郁症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抑郁症病因多[N];保健时报;2005年
2 附二医心理科 戴王磊;漫谈抑郁症[N];温州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安康医院 孙秀娟刘宜东;微笑抑郁症困扰职场人[N];健康报;2007年
4 徐世坤;抑郁症, 不可等闲视之[N];中国水利报;2000年
5 陈福新;胃出血背后的抑郁症[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王淑军;警惕抑郁症“杀手”[N];人民日报;2003年
7 蒲昭和;经常“户外散步”能治疗抑郁症[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告别抑郁 走向快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 赵宏;终生预防自杀 重点关注抑郁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贾琳;抑郁症离我们是近还是远[N];中国老年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