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分析与鉴别

郁青节  
【摘要】: <正> 多酚对于水果、蔬菜和植物食品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它在动物食品中普遍不存在。这些化合物由两类组成即黄酮类化合物和肉桂酸的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在于它有两个芳环由三个碳的脂链连接所组成的一个 C_6—C_3—C_6的骨架(图1)。这些骨架由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生源碎片:C_6—C_3组成的 B 环碎片和 C_6组成的 A 环碎片所组成。按照惯例碳原子用数字标记在图中,并按基本骨架上的脂肪族氧化状况来进行分类。由于 A 环同 B 环的羟基化的形式和 C_6—C_3—C_6个单体的聚合程度,结果形成了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家梅;3′或4′甲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0年11期
2 郁青节;;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分析与鉴别[J];生物质化学工程;1980年Z1期
3 刘玉芬;孙凤英;;岩香菊治疗气管炎的研究 1.岩香菊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0年12期
4 傅丰永;刘永漋;尚天民;肖培根;;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的分布、其药用价值和新药的寻找[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0年01期
5 顾丽贞;张宏彬;;稳心草化学成份的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0年02期
6 宋永芳;王碧兰;徐翠凤;陈辉;;桉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桉树科技;1981年02期
7 毛鋐德;;海滨海葱鳞茎中强心成份的分离[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1年02期
8 黄洪志;;草木犀状黄芪的黄酮类化合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1年03期
9 黄洪志;;淡黄木犀草的黄酮类化合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81年03期
10 Saksena SK ,余铭清;棉酚对雄兔的毒理作用及内分泌影响[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勤生;李谊;孙文芳;刘辰生;;天然藕饮料的研究[A];'94全国果蔬、饮料加工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4年
2 王肖萱;纪平元;马端端;郑荣梁;;芦丁对细胞SCE的诱发及对DNA损伤[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3 陈季武;杭凯;;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构效关系[A];2000上海科技论坛BIO-X研讨会暨中德医学生物物理和上海流变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丁航;刘慧明;梁统;祝其锋;周克元;;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H_2O_2诱导的人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5 ;绿茶多酚化合物可抑制癌细胞[A];2004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茶与健康生活”论坛文集[C];2004年
6 武晓燕;张海容;;荧光探针法研究不同中药多糖及黄酮对DNA的保护作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远明;胡华英;郁威;;洋葱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孙丽萍;董捷;田文礼;;花粉黄酮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暨昆虫保护、利用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华;熊春华;郑群雄;;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分离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综述[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张雁冰;戴桂馥;侯立芬;王克让;刘宏民;;马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军;高压加工技术在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熊皓平;啤酒花化学成分及黄腐酚提纯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肖咏梅;有机相酶促方法选择性合成含糖化合物[D];浙江大学;2005年
5 许雪琴;某些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化学发光、电化学及毛细管电泳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王立;乌饭树黑色素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7 唐玲;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管月清;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刚;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10 李万里;老年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及黄酮类化合物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伟;抗感染过程中海带组织化学信号及植物抗毒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2 王正云;芦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玉泉;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种群遗传分化与黄酮类化合物变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傅芃;田基黄活性成分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姜东莉;樱桃叶中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D];吉林大学;2005年
6 田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药理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陈郑镔;白檀叶总黄酮和果肉红色素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世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张琳;黄酮类化合物与DNA及其组成碱基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志信;三七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岭;中药瑞香狼毒抗癌 活性成分研究有新发现[N];大众卫生报;2000年
2 杨光;大力开发天然抗氧化剂[N];经济日报;2000年
3 陈安;葛根,绿色食品开发的新亮点[N];江西日报;2000年
4 营养学教授陈仁惇;植物化学素[N];科技日报;2000年
5 徐文端;常喝豆浆可防癌[N];山东科技报;2000年
6 ;绿茶可以护肤[N];山西日报;2000年
7 傅德明;醋柳黄酮治疗心脏疾患[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徐铮奎;橄榄油抗癌作用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签名;品味日本茶文化[N];中国商报;2000年
10 友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前景可喜[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