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术(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进展
【摘要】:正心脏骤停复苏起始早晚是生死存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资料表明: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为减少。因此,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应尽快采取措施,维持氧合血液的循环,使脑组织和心、肾脏重要脏器得到保护,恢复满意的心脏节律和功能,并治疗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发疾患和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
|
|
|
|
1 |
姚伟星,方达超,夏国瑾,曲玲,江明性;汉防己甲素对豚鼠心房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3期 |
2 |
毛节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相互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1期 |
3 |
;心脏复苏中是否适宜心脏内注射“三联针”的讨论[J];北京医学;1981年06期 |
4 |
范迪兴,朱建华;长期接触锰对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2年02期 |
5 |
刘忠铭,高长斌,刘德铭,张慕兰,魏大愚;正常人窦房结功能检查[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5期 |
6 |
忻美娟;酚妥拉明对西地兰、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1982年03期 |
7 |
贾菊芳,夏国瑾,叶维新,钱家庆;八厘麻毒素对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cAMP含量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2期 |
8 |
宗贤刚,程绍瑜,方达超,吕富华;差位作用与受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3期 |
9 |
楼雅卿,张远,周敏,李玉柱;新抗胆硷类药物—B_(7601)对心血管系统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1期 |
10 |
金熊元;有关复苏的几个问题[J];中国急救医学;198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