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静脉血流定量分析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慢性肝炎患者肝静脉血流最大正向血流速度(Vs)与最大逆向血流速度(Va)之和(△V),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查114例慢性肝炎患者并计算△V,肝纤维化程度均由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并将△V与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流速度的特征表现为:△V在S0~S3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S0、S1、S2、S3期分别与S4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中,△V对S4期的诊断敏感性为73.3%,特异性55.0%。当△V小于30cm/s时,可诊断为早期肝硬化或肝硬化。结论慢性肝炎肝静脉△V的变化,在S0~S3期之间无明显诊断意义,当△V小于30 cm/s时,对S4期的诊断有较高价值;超声检测慢性肝炎患者肝静脉△V,对判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
|
|
1 |
石艳;肖绍树;;超声对诊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评价[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年04期 |
2 |
叶军;薛冬英;张洁;陈蓓;孙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TGF-β1、TIMP-1检测及其意义[J];肝脏;2007年04期 |
3 |
何泽宝;陈智;朱坚胜;;卡托普利长期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评估[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年02期 |
4 |
马洪波,郎振为,金瑞,金荣华,吕富靖;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门、脾静脉增宽、脾脏增厚及血液指标的变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5 |
H.Watanabe;M.Kanematsu;S.Goshima;H.Kondo;M.Onozuka;N.Moriyama;张旭;;比较含钆对比剂增强MRI与扩散加权序列MR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初步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
6 |
陆建国;;肝纤维化治疗若干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年06期 |
7 |
王建彬;王艳;耿惠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肝脏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6年22期 |
8 |
韩大正,赵志军,金家岩;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组织学分期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3期 |
9 |
余小虎;朱金水;朱祖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瘦素水平与纤维化分期的关系[J];肝脏;2006年04期 |
10 |
杨大国;王林杰;肖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J];传染病信息;1994年04期 |
11 |
陈乐无,柯伟民,邓洪,李建国;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分期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1999年10期 |
12 |
王宝恩;;阻断及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1年07期 |
13 |
刘翔;;江一平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7年04期 |
14 |
韩大正,赵志军,金家岩;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组织学分期诊断价值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年02期 |
15 |
袁成民;张纵;吴谙诏;吕卉;岳凤娥;;纤维化分期对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表达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1期 |
16 |
陈继明;潘雅明;和丽玲;;苦参素联合丹参治疗肝纤维化50例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3年06期 |
17 |
肖和杰;石次国;张爱萍;李平;范中善;;抗肝纤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前后临床及病理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7年04期 |
18 |
李凯杰;张玲敏;范志刚;李薇;;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年06期 |
19 |
张丽梅;;从治未病谈中医药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防治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23期 |
20 |
刘宝林;孙桂芳;;肝素、复方丹参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