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非线性微分代数控制系统解耦和反馈镇定

陈伯山  刘永清  
【摘要】:讨论了一类非线性微分代数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解耦问题,给出了使系统可通过静态反馈达到输入输出解耦控制问题的具体条件,而且得到使系统渐近镇定的反馈控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明辉,李农庄;多变量系统反馈补偿解耦设计[J];现代电力;1995年02期
2 舒迪前;奉川东;尹怡欣;;多变量系统神经网络解耦广义预测控制及其应用[J];电气传动;1996年04期
3 张承慧,王军;一种多变量系统的线性化及解耦控制策略及其应用[J];应用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4 左小五;基于变结构预测控制的解耦及其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5 赵书军,迟妍,施洪昌,唐晓东;风洞流场马赫数补偿解耦控制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5年01期
6 朱兴龙,周骥平;运动解耦机理分析与解耦关节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08期
7 徐瑞娟;六自由度独立控制飞机飞行品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8 陈庚;具有纯时延的系统的解耦时延参数估计[J];湖南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9 陈淼鑫,李双成,赵恩艳;游离水分离系统的自校正解耦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8年04期
10 柏桂珍,张卯瑞,王述一;两轴扫描镜系统的解耦与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0年04期
11 张锦江,冯汝鹏,陈兴林,王常虹;仿真转台解耦的鲁棒自适应模糊化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0年02期
12 李振宇;实时系统软件设计中的解耦与抽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3 周红秀,高峰,张振宇;新型可重组模块化并联微动机器人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年03期
14 顾春杰;周百令;李宏生;;动力调谐陀螺仪动基座锁定回路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15 邵锐;秦建明;;基于解耦降阶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2期
16 桂卫华;;非线性系统解耦的递阶结构及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17 王永初;;球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18 胡维多,陈宗基,文传源;稳定非线性解耦控制的实现[J];自动化学报;1994年05期
19 易幼平,钟掘,张寅南;冶金机电系统优化设计的一种解耦方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01期
20 吴忠强,嵇胜龙;基于MATLAB语言的多变量系统解耦[J];信息技术;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渊深;;双馈风力发电机转子交叉耦合电压的解耦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珂珂;王志燊;王永骥;刘磊;;基于BP网络的飞行器解耦设计[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艳红;李春文;;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耗散Hamilton实现[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杭鲁滨;王彦;杨廷力;;并联机器人机构解耦准则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秀华;张庆灵;;微分代数系统的无源性在励磁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金伟;李焱;吴波;;全动翼面操纵系统刚度解耦颤振模型设计技术[A];第八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周渊深;朱希荣;;风力发电机转子电流交叉耦合电压的多自由度内模解耦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靳慧敏;田彦涛;陈虹;王光辉;;三容系统解耦及液位控制[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华;王安娜;常瑛琦;;无漂移对称非线性系统的解耦[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许可康;;方奇异系统的解耦[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志;工程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2 赵晓彦;类土质边坡特性及其锚固设计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张秀华;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控制理论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4 孔亚广;造纸过程先进控制算法及其软件实现[D];浙江大学;2002年
5 刘大全;考虑温粘热效应的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方;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刘方;关于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几种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刘羡飞;磁悬浮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参数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9 李旭宇;复杂机电耦合系统的并行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宋夫华;支持向量机逆系统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神经网络PID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李新利;神经网络在线解耦算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3 刘洋;直线伺服六位置环虚拟轴数控机床的解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4 施燕美;基于自抗扰技术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5 刘雪冬;主动磁悬浮力耦合的软件解耦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李海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研究及软件开发[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靳蒙;三轴液压角振动台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马选宏;交流电弧炉电极智能控制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肖琦;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邢红颖;300MW机组协调控制方案的优化、仿真及调试[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佳师;李实恭: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计算[N];中国电子报;2010年
2 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 宋传宁;给SOA加上事件触发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双馈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4 记者 靳辉;广东移动探索OSS新方向[N];通信产业报;2009年
5 记者 李陈续;我国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熊润频;量子计算前景诱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博;CRM与BOSS解耦成密匙[N];通信产业报;2009年
8 记者 刘纯友;中科大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科技进展[N];安徽日报;2010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陆慕寒;谁抢了外国人地毯领域的“蛋糕”?[N];中国纺织报;2010年
10 记者 吴长锋;我科学家在量子计算研究中获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